新时代“三晋银龄行动”

银龄志愿服务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有一支默默奉献的队伍,他们以爱和责任守护着每一位离退休职工及遗属的幸福晚年。

这支队伍由太钢离退职工服务中心联络二站(以下简称“联络二站”)的21名服务人员组成,平均年龄60岁。他们的服务范围广泛,包括“一县一区”(太原市阳曲县、尖草坪区)、“六镇六乡”、8个街道、188个社区居委会,服务半径延伸上百公里,服务对象多达8740名离退休职工和遗属。

多年来,他们始终坚守“视老同志为父母”的服务理念,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优化于新”的工作方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成为老同志心中温暖的“娘家人”。



01

告别垃圾场

拥抱新生活

自从搬进楼房,太钢退休职工张广忠(化名)的生活品质有了显著提高:室内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每日三餐变得规律有序,卫生状况也有了大幅改善。

变化的背后蕴藏着联络二站服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

说起搬家,不得不提及张广忠曾经栖身的垃圾场。

2002年5月,张广忠办理了内退手续,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岗位。此后,他搬离了原本居住的太原市尖草坪区柏板乡柏板村,在同一城区的古城街道安家。

然而,这个“家”却显得异常简陋——一间搭建的平房,屋内光线昏暗,地面为黄土,房外堆放着不少垃圾。“你每月收入超过4000元,应该租个周围环境好、屋内设施全的房子。”服务人员多次说服张广忠,但是对方总是摇头拒绝,理由是“需要攒钱娶媳妇”。

由于思想工作难以奏效,服务人员迅速调整了工作策略——他们翻阅档案、检索数据库,设法联系张广忠的亲属。数据库中的信息显示,张广忠的妹夫是太钢的一名职工。

服务人员直接联系张广忠的妹夫,直截了当地问道:“张广忠独自居住在那样的环境里,身心健康都受到了影响。你们能不能帮帮他?”这次沟通之后,张广忠的妹妹和妹夫承担起了照顾他的责任。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张广忠的亲属介入后不久,垃圾场突发火灾。尽管最终化险为夷,但服务人员坚决反对张广忠继续在此居住。目前,太钢正在进行滨河苑小区住房的分配工作,服务人员积极协调,帮张广忠争取到一套住房。从此,张广忠的生活步入正轨。

尽管如此,服务人员依旧没有减少对张广忠的关怀,定期进行家访,密切关注他的生活状况,并鼓励他积极治疗疾病。

在服务人员的关爱与帮助下,张广忠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02

从孤独到幸福的

晚年时光

步入古稀之年的张润元(化名)迎来他的首次婚姻之前,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退休后,这位曾因缺血性脑卒中入院治疗的老人,成了秦莲娥的关怀对象。

秦莲娥是联络二站的一名服务人员,她和队员每天上午都要敲张润元家的门,用问候和叮嘱温暖老人的心。每当夜幕降临,她们会留意张润元家的灯光是否亮起。若灯光未亮,她们就会上门探望,以确保老人安全。

某日,张润元家的灯光未曾亮起。秦莲娥敲门却无人回应,于是边四处寻找,边联系张润元的亲属,这才得知老人住进了阳曲县一家疗养院。

过了两个多月,疗养院的工作人员突然致电秦莲娥:“张润元的疗养服务费余额不足,没有人为其续费。”原来,张润元把工资卡交给了侄儿,可对方玩起了“失联”,致使续费成了难题。

秦莲娥帮张润元补办了工资卡,补交疗养院的费用。

“我想回家。”张润元的诉求成了压在秦莲娥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他此后的生活由谁照料?这个问题,要想找到一个圆满的答案,秦莲娥得征求张润元的意见。“你帮我找个保姆吧!”张润元告诉秦莲娥。于是,秦莲娥开始四处奔走,经过不懈努力,秦莲娥为张润元找到了一个可靠的保姆。

保姆悉心照料张润元的饮食起居,陪张润元聊天解闷,张润元的晚年生活重新焕发了生机。秦莲娥也时常前来探望,关注老人的生活状况,确保他得到妥善的照顾。不到一年,张润元与保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相互扶持,共度余生。

03

老年人的有力依靠

姜文军(化名)非常信任联络二站。这种信任源于姜文军对该站深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然而,这份过度的信任,却让多疑的姜文军与子女的关系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姜文军经常怀疑子女拿走了自己的物品,从而将电卡、水卡等重要物品交由联络二站的工作人员保管。

至今,联络二站站长孙玉英仍清晰地记得,某一天晚上,姜文军让她帮忙整理物品。她发现老人用绳子将抽屉里的所有物品绑得紧紧的。整理完毕,她把物品重新绑好,放回原地。

最让孙玉英提心吊胆的事情,莫过于姜文军突然失踪。某日,姜文军不知去向,孙玉英赶紧发动离退休职工沿着河道搜寻。他们从上午搜寻到下午,并未见到姜文军的身影。心急如焚的孙玉英,担心姜文军遭遇了不测,一分钟都不敢休息。离退休职工们也神情紧张,不愿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就在他们几乎绝望的时候,姜文军自己回来了。“你去哪儿了?害得我们好找。”孙玉英的责备中带着几分焦急,眼中闪烁着泪光。姜文军憨厚地笑了笑,说:“我想坐车回老家,可是工作人员不让我上车,我只好回来了。”

这次事件之后,姜文军的家人更加注意他的行踪。孙玉英也更加关注这位老人的生活,时常给予他关心和帮助。

由于姜文军的行为越来越怪异,他的子女与孙玉英商量后,决定将姜文军送往位于太原市阳曲县的一家疗养院。家人尽管对此感到非常难过,但实属无奈。

孙玉英与同事闲暇时就去看望这位老人,让他感受到来自单位的温暖。

目前,这支队伍一年四季都奔波在为老服务的道路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温暖的身影。他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用爱点亮了离退休职工的幸福晚年。

他们是温暖的传递者,是夕阳下最美的守护者,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着为老服务的动人篇章。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对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更是太钢企业文化中一抹温暖的亮色。



来源:智慧生活报 记者 梁耀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