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读童谣活动。学校供图
征稿启事
【话题】
如何办好寄宿制学校、如何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有其存在的背景和独特意义,我们将分别围绕两个话题进行探讨:1.如何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独特育人功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寄宿制学校?2.如何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又该如何解决?
【栏目】
基教论衡: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宏观、中观层面的分析探讨,提出建设性意见。
我的教育故事:抽取教育过程中某个有意义、有意思的故事或教学片段,以小见大,给人启迪。要求言简意赅,千字以内。
以上来稿请发至jybjiaoshi
@vip.163.com,文章均要求短小精练。在邮件标题中标明相应的关键词。
“请同学们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说一说哪个故事让你觉得最难懂,你又会想什么办法读懂它呢?”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思源实验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每周一节的新课程阅读指导课如一泉活水,浸润着学生的心灵。这只是姚安县阅读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县各中小学现在都能把阅读课开起来了!”姚安县副县长杨家仙脸上的笑容映照着阅读教育带来的改变。
“阅读力就是学习力、成长力、凝聚力。”秉承这样的信念,自2023年以来,楚雄州将阅读教育纳入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域推进中小学阅读教育。如今,全州乡镇学校阅读资源全面升级,书香悄然浸润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1
破局 从“零敲碎打”到“全域推进”
翻开楚雄州两年前的教育版图,阅读教育曾是一块块散落的拼图:许多乡镇学校图书馆(室)开放时间每周不足5小时,新书率不到30%;一些教师不知道阅读课该怎么上;不少学生几乎没有阅读的习惯,写作文也常常是“记流水账”。
“以前抓阅读,都是零敲碎打地搞点儿读书会活动,效果不好。”楚雄州教育体育局局长罗向阳回忆,过去的阅读教育陷于“三难”困境,“家长觉得耽误学习,教师认为增加负担,学校缺乏系统规划。”
转机始于2023年。伴随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实施,罗向阳主动“挂帅”,担任州阅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在云南新华书店集团的支持下,楚雄州迅速在全域推进中小学阅读教育活动,楚雄市、禄丰市、姚安县、大姚县、南华县等10个县市均相应成立了县级阅读教育活动实施领导小组。以“州—县—校”三级联动机制为牵引,楚雄州明确了“八个一”实施路径,即一校一方案、一校一指导、一班一推广、一天一诵读、一周一课时、一期一主题、一期一总结、一年一展示,将阅读教育纳入学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各校积极推进阅读教育资源建设和阅读课程设置,确保学生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阅读施工图’。”元谋县元马小学校长李华富说,州教育体育局面向全州所有中小学专任教师发放阅读教育工作手册,并将校长列为第一责任人,要求每校配备阅读统筹教师、每班设立阅读指导教师。如今,晨读、午读与课前两分钟演讲已成为元马小学日常教学的一部分,每次活动学生平均参与率超过98%。
从“零敲碎打”到“全域推进”,各地各校迎来了阅读生态的变化:禄丰市搭建市级阅读教育监测平台,实时统计各校图书借阅量、学生阅读时长等数据,生成区域阅读热力图,指导资源调配;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在每个楼层新增开放式阅读区,图书借阅量同比提升60%;楚雄市开发区实验小学开展“951”系列阅读活动,学生、教师、家长三支阅读队伍一起抓,家庭亲子阅读参与度达到85%……阅读教育在楚雄州落地生根,形成了“有书籍、有时间、有课程、有指导、有活动”的生动局面。
2
深耕 从“热热闹闹”到“专业支撑”
楚雄教育人深知,浅层次的活动驱动看上去“热热闹闹”,却很难与学生的成长深度链接。
“我们对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质量监测的题目进行过一次调整,加大了对阅读的考核,学生平均分明显下降,说明之前的阅读教育与学科教学联系得不够紧密。”州教育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春德表示。
对此,楚雄州用好统编教材“三位一体”(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阅读课程体系,倒逼学校深入开展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阅读教学。在做好语文经典诵读、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将阅读教育逐渐向数学、英语、科学等核心学科延伸,最后辐射音、体、美等学科,推动阅读教育嵌入学科体系。
为了抓好教师这支关键队伍,2024年,州教育体育局专门组织全州4000多名教师参加中小学新课程阅读教育专题培训,并在省内率先组织专家下基层培训。同时,在州级刊物《楚雄教育》上开辟“阅读教育”专栏,推动教师常反思、勤复盘,提升阅读教学水平。
“我们每周开设阅读指导课,由语文教研组集体研讨备课。教师采取‘导读—通读—研读—展评’四阶段方式推进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撰写人物小传、分享心得感悟,让学生从‘被动听’转向‘主动讲’。”姚安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周国标说。
苍岭中学则结合劳动教育示范校特色,开设“耕读文化”系列课程。学生在阅读《二十四节气》后,当起了“小观察家”,随时随地记录身边的作物生长,撰写“劳动日志”。
针对以往阅读教育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楚雄州坚持创新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科学的课程设计与考核评价,促使阅读教育从‘热热闹闹’向‘专业支撑’升级,学生成长的内生动力更足。”杨春德说。
3
蝶变 从“隐性积累”到“显性成长”
对楚雄教育工作者来说,阅读既是打开学生视野的“有字之书”,更是撬动教育生态深度变革的“无字之书”。全州通过“三提一控”组合拳——提升课堂效能、提高作业设计精度、提质课后服务,严控机械性重复作业,将“双减”政策落实与阅读育人工程深度融合。学生从题海战术中释放的课余时间,正转化为滋养生命的阅读力量。
“孩子坐得住了,脸上的笑容多了,还经常主动找我交流读书心得。”在姚安县思源实验学校组织的亲子共读活动中,六(1)班学生徐曼琳的家长张女士惊喜地发现,阅读不仅让孩子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更在无形中拉近了她和孩子的距离。
伴随阅读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像张女士这样的家长见证了孩子的变化。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小学生、初中生对阅读“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比例分别达94.7%、88.8%,89.6%的小学生阅读频次每周在4次及以上。学生心理状态、学习习惯显著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可喜的变化。禄丰市城南小学校长王京华说:“从全面推广阅读教育以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2024年学业质量州统测中,六年级语文成绩位居全州第一,五年级居第三,四年级居第九。以往没有深入实施阅读教育时,从没有取得过这么好的成绩。”阅读从“隐性积累”蝶变为“显性成长”。
“以前不少家长认为阅读就是‘读闲书’。但现在,家长们发现‘看似无用’的阅读实为大用,一些家长主动询问班级阅读的计划。”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校长段燕琼说。
从学生到教师,从学校到家庭,借着中小学阅读教育的春风,楚雄的教育生态正在发生一场蝶变。如今,楚雄州校园内琅琅书声不绝,手不释卷的身影随处可见。以阅读教育为支点,这片彝乡热土正书写着育人方式变革的新答卷。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21日 第05版
作者:本报记者 王阳 陈文静 通讯员 张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