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16日,华纳兄弟探索、华特迪士尼、派拉蒙全球等美国知名电影公司的股价本就长期处于低位,当日再度于低位区间内大幅下挫。
最近几天:
美方相关人士表示,美国电影公司业绩持续下滑,折射出业界对国家电影局宣布对美国电影行业采取反制措施的长期忧虑。
谭主整理了自4月9日起美国媒体的相关报道。
不难发现,中方表态之后,在美国媒体界掀起了两轮讨论高潮。首轮出现在消息发布之际,次轮则是在4月16日。
新一轮讨论热度高涨,美媒除了关注股价,更显担忧的是从今年年中起,诸如侏罗纪系列等多部好莱坞电影的续集将接连问世。
据美媒报道,倘若这部电影无法在中国上映,或许会对其未来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对未来的担忧,揭示了美国电影公司股价持续走低的更深层次缘由。
首先,美国电影市场内部弥漫着浓厚的忧虑情绪。美国电影票房正遭受着流媒体的强劲冲击。
据美国HarrisX的一项最新调研显示,仅有34%的美国成年人更倾向于走进影院观影。
与之相比,近八成的美国观众更倾向于直接在流媒体平台上观影。
73%的美国成年人称,流媒体已成为他们观看电影的默认途径。
与此同时,美国电影市场自身的票仓增长潜力正日益式微。
据美国票房数据网站The Numbers的数据显示,去年,美国电影的总票房约为86亿美元。然而,6年前,美国电影总票房却是当下的1.4倍——在2018年,美国电影总票房逼近120亿美元。
根据相关测算,到2025年,美国电影票房将进一步走低,预计仅约70亿美元。
对于一个行业而言,真正令人忧心的并非错失当下,而是与未来失之交臂。而中国市场,恰恰是好莱坞在全球其余任一单一市场都寻觅不到的未来所在。
专业影评人庞宏波向谭主透露:
今年春节档充分展现出中国电影市场潜藏已久、尚未被完全发掘的庞大潜力。在单一票仓之中,竟能诞生票房高达20亿美金的超级单片。这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想要理解中国单一市场所具备的吸引力,不妨来看一组数据。
在目前的全球影史票房排名中,前五名里有四部是美国电影,而位列第五的则是中国电影《哪吒2》。
通过这组对比能够清晰地看到,对于好莱坞的超级大片而言,内地市场蕴含着极高的挖掘潜力,并且具备其他任一单一票仓都无可比拟的优势。
庞宏波向谭主透露:
对于好莱坞的超级大片而言,其全球票房的成败关键在于国际票房的表现。从全球影史票房排名前四的影片来看,它们平均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其中《阿凡达》更是能在9个国家的票房突破1亿美金。由此可见,国际市场对于好莱坞超级大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一旦适度削减美国电影的进口数量,导致好莱坞超级大片在中国内地市场遇阻,那么这对好莱坞来说将是难以承受之重。
另一个令人难以承受的客观现实是,好莱坞电影制作公司出品的影片,正加速丧失国际市场份额。
根据媒体分析机构Omdia的统计数据,2024年美国主流电影制作商在全球电影市场中占据了51%的份额。对比十年前其市场份额一直高于60%的情况,如今美国电影制作商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的份额正呈萎缩态势。
当美国电影在全球的影响力日渐式微,此刻美国政府更应给予提振信心之举,而非传递噩耗。
据灯塔《2024年好莱坞影片内地市场观察》显示,2024年好莱坞影片在内地市场的票房份额呈现出一定的复苏态势,其在全年票房大盘中所占份额有所提升,达到了15.1%。
倘若美国依旧借助关税这类手段来伤害中国观众的情感,或许中国市场对于美国影片的抵触情绪将进一步高涨,那稍有回升的市场份额恐怕也会再度下滑。
不仅如此,谭主先前还对国家电影局的相关表态进行过阐释。彼时便提出一个观点,倘若中国消费者在电影范畴内对美国产品的选择开始减少,这一态势极有可能蔓延至其他领域。这一观点被众多国际媒体进行了转引。
据美媒报道,一位美国记者特意在社交媒体上引用玉渊谭天的观点指出,美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盈利要素在于知识产权与品牌价值。基于此,倘若中国消费者对美国电影的热情开始减退,这一趋势极有可能向外蔓延,波及到其他依靠美国知识产权(IP)和品牌溢价的行业。
我们时常讲,投资中国这片土地,就是投资璀璨的未来。
放到电影领域,同样的表述依然适用。
错失中国,便错失了前程。
美国政府理应更清醒地意识到,肆意加征关税之举,只会令好莱坞的期望加速破灭,让那些为美国价值观摇旗呐喊的故事更快化为泡影。
责任编辑:陈思思 可润色为:责编:陈思思 。
这样表述更为简洁、精炼,常用于各类文稿等相关标注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