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团队在上海市援疆专家成伟男主任的带领下,成功实施了我国西北地区首例自体腓骨长肌腱“扎根式”肩袖重建术,为一名53岁的残疾患者阿女士重建了肩关节功能。这一手术不仅填补了我国西北地区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更为复杂肩袖损伤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特殊病患牵动医者仁心
来自莎车县的阿女士身患左下肢残疾,右肩反复疼痛长达三年。一个月前,她在劳作时不慎摔伤,导致“假性瘫痪”,经诊断确认为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肩关节功能的丧失将使其彻底失去谋生能力,这对本就拮据的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
“患者的右肩冈上肌、肩胛下肌、冈下肌三处肌腱完全撕裂,肱骨头上移明显,肌腱回缩至关节盂内,传统修补术的再撕裂率超过90%。”上海援疆专家成伟男主任介绍道。经过多学科论证,医疗团队最终决定采用国际前沿的自体肌腱移植“扎根式”重建技术,既能规避进口补片的高昂费用,又可避免人工关节置换带来的二次损伤。
微创技术破解医学难题
手术团队通过几个最大仅为5mm的微创切口,创新性地运用“内侧悬吊、肌腱双束四隧道”扎根重建技术,将患者自体腓骨长肌腱精准植入肱骨定位点,成功重建了生物力学支点。整个手术仅耗时2小时,出血量仅为20ml。术后次日,阿女士便开始了康复训练,目前肩部疼痛指数已下降80%,即将进入系统性康复阶段。
“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恢复肩袖原有的应力链,利用残余肩袖组织在内侧建立可靠的连接,同时确保桥接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并在肱骨侧实现腱-骨愈合,形成稳定的动力传导链。”成伟男主任阐释道。相较于传统术式,这一创新方案显著提升了肌腱愈合率。
援疆工程结出技术硕果
作为上海“组团式”医疗援疆的重要成果,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西北地区在复杂肩袖损伤自体扎根式重建技术上的突破,同时也实现了运动医学核心技术的本地化传承。通过“理论授课+模拟训练+手术带教”的三维培养模式,喀什二院已形成了一支具备独立操作复杂运动医学损伤手术能力的专业团队。
“从‘输血’到‘造血’,我们正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技术团队。”成伟男主任表示。近年来,上海援疆医疗队累计开展新技术127项,其中21项填补了南疆地区的医疗空白。此次创新术式的推广应用,每年可为边疆患者节省大量医疗支出。这一案例的成功,不仅是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边疆医疗能力提升的里程碑式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