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新成立材料技术学部、化工与能源技术学部,首届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委员聘任全面开启,校企产教融合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一系列新举措意味着,上应大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按下“加速键”。
作为上海市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高校,也是全国第一所冠名“应用技术”的大学,上应大突出应用型、特色化、工科为主的办学定位,紧扣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深化学校综合改革的中心任务,制定出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体方案》。
【9个工科学院重组为5个技术学部】
继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智能技术学部之后,上应大组建成立的两个新学部——“材料技术学部”和“化工与能源技术学部”,城市建设与生态技术学部也在积极筹建中。据悉,学校持续推进应用型高校新型学部制探索,将9个工科学院重组为5个技术学部,学部下设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和技术研究院。
“重组新学部既不是单一学院的简单升格,也不是几个学院的简单合并,更不是按照传统的学科建设思路,而是突出面向产业需求、突出深度产教融合以及突出有组织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上应大校长汪小帆介绍,新型学部制重塑和引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让每个学部都成为产业创新的策源地,让每间实验室和每一门课程都能体现企业的需求。
当天,来自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等知名企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成为首届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成员。在这一架构下,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匹配。
作为首届企业委员,上海港机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中望表示,将主动架起教育与产业的“双向赋能之桥”,让产业的前沿技术、应用案例、专家资源引入人才培养过程,深度参与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参与实习实践教学改革以及人才评价改革。当天,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产教融合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
上应大首届专业设置委员会成立。
【“校企双元”再推进】
上应大建立了“随产而动、随需而调”的“学院-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提出改革专业设置机制和招生选拔、改革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培养体系、改革双师队伍建设机制和评聘考核、改革学院(部)考核激励方案等四大举措。学校通过试点学部和专业带动学校所有学院(部)、所有专业、所有课程的深度变革与优化升级。
据悉,自去年11月启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以来,上应大已连续召开9场次面向产业需求的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研讨会。目前,首批遴选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智能技术学部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开展试点。
上应大已连续召开9场次面向产业需求的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研讨会。
创新举措处处可见。校企双元推进长周期、贯通式的实习实践,分别实施校企交替进阶、岗课赛证融通的“校企斑马式”培养模式和工学交替的“住企培养模式”。同时,企业全过程全要素参与的培养体系,理论知识、企业教师参与授课以及在企业实习实训各占总学分1/3,并且基于真实问题开展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此外,学校还进一步强化AI赋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范式改革。新学期刚开始,学校便联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成立技术智能(AI4T)协同创新研究院,整合智能技术、香料香精化妆品、绿色化工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优势资源。
原标题:《让每间实验室、每门课都体现企业需求,宇树科技参与这所高校专业设置调整》
栏目主编:徐瑞哲
来源:作者:李蕾 吕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