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山海的全国联动影剧院直播,将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原创话剧《林则徐》送至数千公里外的新疆戈壁与海南椰林——4月19日晚,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首场直播交出了同步呈现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家剧院、百余家影院和2所高校,惠及2.5万观众的成绩单。

始于舞台、止于剧场的话剧艺术,每逢好戏便会面临“距离远、票难抢、好剧稀缺”的观赏痛点。为了拓宽舞台的边界,促优质资源直达基层,作为国家文化平台的国家大剧院举全院之力打造舞台艺术“第二现场”,在超高清直播、全景声系统、智能导播等先进技术的全力保障下,一场国内迄今为止覆盖区域最广、联动影剧院最多、协作技术环节最复杂的演出直播活动,为“第二现场”这一尖端技术保障下的惠民工程做了最好的注释。千里之外的观众共赏民族英雄家国情怀的同时,更实现了“百城千幕全国共享”的美好愿景。


7个机位精准捕捉演员微表情

当晚“第二现场”首场直播以宣传片预热开场。演出前,主持人周涛通过“第二现场”的第一视角与导演王筱頔展开对谈,带“第二现场”的观众感受到了演出现场观众都欣赏不到的幕后故事。开演后,倾斜舞台与光影设计、黄河与长江的意象表达,讲述了虎门销烟的历史,通过现场7个机位的精准捕捉、几十个收音点位的全方位传递,观众甚至可以在影剧院的大幕之上欣赏到演员的微表情以及细微的气息变化。

中场休息时,镜头再次直击幕后,濮存昕、徐帆、关栋天等艺术家与主持人周涛分享演出感受,编舞黄豆豆更是解密了剧中关键情节的肢体语言设计。此外,镜头还带观众探秘舞台幕后,演员们穿梭在后台化妆间、候演区抢妆、换装等忙碌的筹备场景,以及中场时整个舞台的筹备画面尽呈眼前。演出结束后,国家大剧院的“第一现场”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第二现场”同时爆发出掌声。从海南到新疆,高雅艺术跨越空间限制共绘“文化同心圆”。


多个“第二现场”借势推禁毒主题活动

“第二现场”这一创新之举不仅让文化资源“沉下去”,更让观众的幸福感“提上来”,实现了“艺术无界,山河共此声”。据悉,此次“第二现场”坚守惠民底色,多地票价仅为30元,更有由国家大剧院艺术发展基金会提供公益支持的公益场,降低了优质文化资源欣赏的门槛。在距离北京4000公里外的新疆和田,2000余名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和200多名来自北京、天津、安徽的援疆干部一起观看了直播。第十一批北京市援疆干部吕会东表示,“和田整体脱贫之后,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期待也日益增高,渴求更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国家大剧院艺术发展基金的大力支持,为边疆地区实现文化共同富裕探索了有效路径。”

2025年适逢林则徐诞辰240周年,原创话剧《林则徐》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当代精神的呼应。于是,海南省演艺集团则在此次“第二现场”的直播中构建了“艺术+教育”的融合模式,特邀海南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莅临现场参与禁毒主题宣教活动;大连等地也有禁毒志愿者、缉毒工作者参与到此次“第二现场”的直播观演活动中。


信号“顺畅、丝滑” 来自国产自研平台和技术解决方案

艺术为核、科技为翼,为了让观众“看得近、看得真、看得全、看得精”,此次直播采用的是国产自研平台和技术解决方案,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超高清实时直播体系。在技术实现上,依托国家大剧院自有4K超高清视频和顶尖音频系统,联合北京联通、中联超清等技术方,构建了广播级超高清制播和分发体系,采用高性能编解码设备集群和国产自主研发的云播控系统,可支持点对点专线传输、剧院媒体网关分发以及第三方云平台分发等多种模式,兼容多种终端设备,满足了广泛传播的需要。同时通过尖端网络传输技术,实现实时分发各地剧院、影院。运用“多机位、多景别、多角度”的影视化手段,借助超高清技术精准还原舞台现场氛围,让舞台艺术突破了剧场边界。

直播结束后,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马荣国用顺畅、丝滑来形容此次“第二现场”整场超高清直播信号的平稳。据技术团队工作人员介绍,此次直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大剧院的实时直播信号稳定、高质量地传输至各地剧院。为保障真直播的最佳效果,团队组织行业专家、院内各专业、主流设备厂商和运营商等进行技术攻关。详细推演了推流参数、组网方案、设备选型等情况,在剧院内、“一院三址”之间,以及剧院与中影股份和全国20余家剧院,对直播技术搭配的可能组合逐一测试。在多轮传输方案论证后,技术团队还对所有参与的剧院、影院进行“地毯式”设备条件评估。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与所有直播点完成多轮、全面技术测试,详细记录各直播点的测试参数,排查可能出现的异常数据,并将直播涉及的剧院侧网络链路和设备全部升级为“双保险”备份。从4K超高清信号采集、智能导播切换,再到跨地域实时传输,通过反复的实地测试和模拟演练,每一个环节都一一攻克诸多技术难关,确保直播的最佳效果。


生动应用场景促行业标准问世

如果说在影院内观看“第二现场”对观众而言是以熟悉的观赏方式欣赏不熟悉的戏剧呈现,那么在北京艺术中心小剧场,观众则是通过矗立在昔日表演舞台上的大屏幕感受了震撼影像带来的全新视听。据悉,此次参与直播的20余家剧院的上座率达到90%以上。同样在现场观看的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科技处处长李国新表示,“整场直播画面非常逼真、色彩非常饱和,甚至有一种裸眼3D的感觉。北京市广电局推出超清先锋行动计划以来,很多应用场景都在北京落地生根,‘第二现场’便是应用场景的最新体现,能把优质资源推送到全国,让各地的观众也能够沉浸式体验剧情。未来我们将复制推广这种模式,让山区边陲的观众都能看到首都带来的文化大餐,让‘第二现场’真正成为大戏看北京,北京大师听的生动应用场景。”

新疆的戏迷直呼过瘾、成都的观众晒出票根、杭州的粉丝点赞性价比……“第二现场”收获了千里共鸣。在国家大剧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荣国看来,观众同样见证了国家大剧院在“艺术+科技”文化惠民实践中的又一次里程碑式跨越。“‘第二现场’是继2019年探索‘4K+5G’‘8K+5G’影院、剧院直播,2020年推出‘线上演出’的‘双演’模式以来,在文化传播中的又一次里程碑式跨越。后续我们会每年推出6部经典作品在‘第二现场’呈现,艺术门类涵盖大师级音乐会、歌剧、舞剧、音乐剧等等,拓展与更多的艺术机构、行业伙伴合作,助力各地剧院、影院提升技术条件,与大家共建共创美好艺术生活。”

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更是表示:“国家大剧院将积极探索总结形成在舞台艺术’第二现场’直播工作方面的一套标准化流程,在未来积极总结经验、数据,将网络环境、数据参数、工作流程等形成一套可供参考的舞台艺术数字化直播标准,为全国剧院、影院加入‘第二现场’直播提供可供参考的行业标准,发挥行业的引领示范作用。”


供图/国家大剧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