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寒门出贵子”这句话大家都应该是耳熟能详了。家庭出身不好,但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达成人生目标,干出一份大成就,大事业,获得大家的认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做到真正的光宗耀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似乎有一种感觉,寒门出贵子真的是变得越来越难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人民日报针对这个大家热议的话题,有新的报道和解读。
最近,人民日报报道了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的事迹,他来自河北的农村,家庭贫穷,母亲残疾,父亲有精神分裂,可谓是家徒四壁,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河北沧州的高考状元,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并且本硕博连读,尽管还未走出社会,但各方面的成绩非常的优秀,大学主攻的方向还是国家重点的行业和领域,这个人就是大家都听过他的故事的,名字叫做庞众望,很多人认为他就是“寒门出贵子”其中的一个典型啊。
那么,寒门出贵子真的是变得越来越难吗?看看人民日报具体的是怎么分析的!首先就举到我们的航天员桂海潮的例子,说他出身偏僻小农村,但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后来更是成为载人飞行任务的专家。为了证明不是越来越难,还特别列举了一个数据。就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在80年代的入学率只有不到4%,而现在呢,这个数据是60.2%,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上了211,985和其他的大学。比例也是比以前要高了很多的。加上针对农村的一些帮扶计划,在过去10多年的时间里面有超过120万的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就读。这也是一个实打实的数据。
那么农村出来的学生如何才能走的更好呢,人民日报认为重点在于弱小城乡的教育发展差距非常的重要,为大家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但回到现实中来,为什么大家觉得寒门出贵子现在变得越来越难呢,很多人就是从身边的具体情况出发的,尤其是一些拔尖的高校,农村地区的学生和城市地区的比例,真的变得越来越大,就每年各地公布的高考考的拔尖的人数比例来看,来自农村学生的比例真的是越来越少,主要的核心问题还是人民日报提供的教育差距的问题啊,教学条件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当城市学生下课以后各种的课外辅导时,农村地区的学生只能通过小镇做题家的方式学习,差距从这里就开始拉开了啊。
寒门出贵子到底是不是更难了呢,恐怕大家也是会有不同的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