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多,最近俄军像开了挂一样,把乌军逼得节节败退。尤其在俄库尔斯克州,乌军原本占了大片地盘,现在只剩下不到3公里的弹丸之地,连1%都不到。就在所有人以为乌军要彻底崩盘的时候,俄罗斯突然踩了刹车——普京亲自下令全面停战36小时,泽连斯基也紧跟着让乌军停火。这波操作来得太突然,就像过山车冲到最高点突然静止,让人措手不及。


事情的导火索是复活节。4月19日,普京会见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时,突然宣布从当天18时到20日24时全线停火。理由很简单:复活节到了,大家歇口气。但明眼人都知道,这背后肯定有更深的盘算。毕竟去年复活节普京也搞过停火,结果乌军根本没搭理,这次突然再提,明显是有备而来。泽连斯基一开始还嘴硬,说要“检验俄罗斯的诚意”,但扛不住国际压力,最后还是让乌军从20日凌晨开始停火,虽然比俄军晚了几小时,但也算跟上了节奏。

国际社会对这波停火反应热烈。瑞典前军官瓦尔特松说,普京这招能给特朗普留下好印象,还能让乌克兰在谈判中更被动。伊朗专家莫达贝尔更是直接,说这证明俄罗斯是“和平的倡导者”。联合国也出来站台,呼吁双方把停火搞成持久战。但这里面有个细节很有意思:普京在宣布停火前,刚刚收复了库尔斯克州99.5%的失地。这就像下棋,明明能将军了,却突然说“咱们休息会儿”,背后的意思耐人寻味。


泽连斯基的反应也值得琢磨。去年普京停火的时候,他直接无视,继续开打。这次却磨磨蹭蹭地跟进,还说要把停火延长到30天。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乌军在库尔斯克被打得太惨,需要喘口气;二是泽连斯基担心普京在玩“缓兵之计”。毕竟俄军停火的时候,还留了一手——要求乌军必须停止强制动员和武器补给,否则随时重启战端。这种“有条件停火”,摆明了是要掐断乌克兰的后路。

更戏剧性的是战俘交换。就在停火的节骨眼上,俄乌在阿联酋的撮合下,搞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俘互换,双方各放了246人,还额外交换了伤员。这就像两个打架的人,一边挥拳头一边递烟,看似矛盾,其实是在释放信号。尤其是阿联酋的介入,说明中东国家也想在这场乱局中刷存在感。

但停火背后的博弈远没结束。普京的算盘很清楚:通过停火抢占道德高地,同时给乌克兰设套——如果乌军继续进攻,就坐实“破坏和平”的罪名。泽连斯基则是骑虎难下,既想利用停火重整旗鼓,又怕被俄罗斯抓住把柄。国际社会也没闲着,美国一边给乌克兰输血,一边暗示要减少介入;欧洲则在背后嘀咕,担心美国甩手不管后,自己要独自面对俄罗斯的压力。


这场36小时的停火,就像暴风雨中的短暂平静。战场上的硝烟还没散尽,双方的猜忌和算计仍在继续。普京和泽连斯基都在赌,赌对方先眨眼,赌国际社会的耐心。但有一点很明确:停火容易,持久和平太难。就像2023年那次停火失败一样,这次的短暂休战,很可能只是新一轮冲突的前奏。未来的路怎么走,就看双方有没有胆量打破僵局,或者有没有外力能把他们拉到谈判桌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