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4月20日讯(通讯员 邮检 陶勇 记者 陈咏)生活条件提高,对古董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捡漏”成了热词。一些人也发现了“商机”,专蒙不懂行的人。记者20日从扬州高邮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一起不法分子用假古董行骗的案件,提醒市民提高警惕。



假古董

2024年12月,高邮的陈大爷买菜回家,看到路边有人兜售一只“玉石蟾蜍”,看上起很逼真,便好奇地上前询问。不一会,有“路人”凑上来,看过物件后“很懂行”地说,这不是一般的“古董”,来历了不得。卖家顺势神秘兮兮地“透露”:玉蟾蜍是乾隆年间的“老货”,从附近工地挖掘出来的,贵重得很。

听说古董很值钱,陈师傅动了心,当即掏空钱包,花2200元将这只玉蟾蜍买了下来。回家后,家人发现这只“玉蟾蜍”根本不是古董,纯粹是个不值钱的现代仿品,立马报了警。警方很快锁定嫌疑人的行踪,将其捉拿归案。

经查,兜售玉蟾蜍是孙某、李某、严某三名嫌疑人合伙演的一出戏。严某负责开车,孙某和李某分别扮演买家和卖家唱双簧,用假玉石工艺品冒充“工地上挖出来的宝贝”,蒙骗不懂行的老百姓上当。警方查悉,除陈老爷子外,还有另外两名70岁以上的老人也被骗了,分别花2000元、1700元购买了同样的“蟾蜍”。

今年4月,高邮检察院对孙某、李某、严某提起公诉,法院近日以诈骗罪分别判处三人刑罚,并处罚金。

校对 潘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