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组织于当地时间4月18日宣布,美国对胡塞武装控制的重要石油港口发动空袭,造成70多人死亡,多人受伤。

据《每日邮报》4月20日报道,这次事件被胡塞武装称为“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也成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发起的新一轮军事行动中,最致命的一次打击。





空袭发生在当地时间4月17日深夜至18日凌晨,目标是位于红海沿岸的拉斯伊萨港,这座港口是胡塞武装控制地区的重要燃油运输枢纽。

目击者描述,袭击引发了巨大的火球,爆炸的冲击波震撼了整个港口。现场的油罐车被炸成废铁,火光照亮了整片夜空。

胡塞媒体公布的视频显示,港口遍布残骸,地面满是尸体。



胡塞武装发言人在电视讲话中表示,这次袭击完全是“毫无理由的侵略”,并指责美国针对平民基础设施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战争罪”。

胡塞武装还强调,拉斯伊萨港长期以来一直是为也门民众提供燃料的关键设施,此次袭击摧毁了港口,燃料价格可能会飙升,导致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急剧增加。

荷兰和平组织PAX的分析师温·兹维涅伯格表示,此次袭击至少摧毁了三座燃料储罐,并导致石油泄漏,可能对当地环境造成长期破坏。



他还指出,如果胡塞武装无法迅速修复港口设施,整个也门的燃料供给将面临严重短缺,这对已经饱受战争摧残的也门人民来说将雪上加霜。

一、美军的回应与指控

针对胡塞武装的指责,美国中央司令部拒绝评论空袭可能造成的平民伤亡,仅简短发表了一份声明,强调空袭的目标是摧毁胡塞武装通过燃油获取非法收入的能力。

声明中写道:“美军采取这一行动,是为了切断胡塞武装的资金来源,并防止他们利用这些资源继续在地区内制造恐怖。”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则隐晦地表示,这次袭击其实是在向那些不顾制裁,仍向胡塞武装提供燃料的势力发出强烈警告。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的发言人于4月19日发表声明,对美国在也门的空袭表示“深切担忧”。声明提到,这场空袭不仅导致平民伤亡,还连累了五名人道主义工作人员受伤。

联合国再次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冲突升级。

二、空袭背后的战略考量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此次打击胡塞武装,背后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一方面,胡塞武装近年来频繁袭击红海上的国际航运,严重威胁了这一全球贸易命脉。

据统计,仅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之间,胡塞武装就对超过100艘商船发动了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导致两艘船只沉没,四名船员遇难。这些袭击让红海贸易通道的安全性大幅下降,也直接影响了全球经济。



另一方面,胡塞武装近期多次威胁要再次袭击“以色列船只”,以报复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封锁。特朗普政府将胡塞武装的威胁与伊朗的“抵抗轴心”联系起来,认为这场冲突不仅仅是也门内战的问题,而是整个中东地区反美与亲美势力博弈的缩影。

美国在重新将胡塞武装列为“外国恐怖组织”后,迅速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此次拉斯伊萨港的空袭,是特朗普政府针对胡塞武装经济命脉的精准打击。

报道称,在美国空袭发生后不久,胡塞武装迅速做出反击。他们向以色列发射了一枚导弹,虽然被成功拦截,但还是引发了特拉维夫和其他地区的防空警报。



胡塞武装宣称击落了一架美军MQ-9“捕食者”无人机,并誓言要对美国的“侵略行为”进行报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