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河南的旱情冲上了热搜。那么,当前河南小麦干旱究竟怎么样?又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根据农业部门的最新消息,截至4月18日,全省小麦受旱面积约为720万亩,旱情主要分布在驻马店、南阳、周口、洛阳、平顶山、信阳、漯河等豫中和豫南地区。
麦望三月雨,最怕四月风,说的就是现在的四、五月份,小麦进入了关键的抽穗扬花期,需水量大。从全省来看,3月中旬以来,平均降水量仅有6.8毫米,不到往年的两成,全省大部分地区连续40多天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而且,多地的气温异常偏高,也加剧了旱情。
虽然4月18日晚上,全省有过一次降雨的过程,但是降雨量普遍在10毫米以下,可以说是作用有限。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两天,全省还将有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但是雨量仍然是偏小,而且分布不均匀,很难从根本上解除这次的旱情。
天不帮忙,人努力。从上周五的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到昨天的省委麦田管理视频调度会议,不到十天时间,两次紧急部署,强调的都是“极限思维”,就是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怎么干呢?我们从会议上了解到,省财政厅紧急安排了5000万元资金,特事特办,支持抗旱;水利部门组织181处大中型灌区开闸引水15.7亿立方米,相当于11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农业农村厅组织了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扎进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抗旱浇灌。
这两天,我们的多路记者也正在各地采访,他们也告诉我,旱情较重的地块,主要集中在水利设施薄弱,灌溉条件不好的丘陵山区。河南小麦丰收的基本盘并没有太大影响。而为了让孕穗期的麦苗“喝上水”,各地也是想尽了办法,水库、机井、引水工程齐上阵。河库灌区开闸放水;平原地区机井24小时通电;丘陵地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的水利工程,能浇一亩是一亩,多浇一分是一分。4月1日以来,全省已经累计浇灌5932.9万亩次,占小麦面积的70%。
农时农事不等人,面对这样的天灾,只要我们主动作为,不误农时把水浇透,今年的夏粮丰收,还是有保障的。
(郑辉 赵闻 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