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当时,花正浓

天津的街头巷尾

正在被海棠元素填满!

一年一度

海棠花盛放的时节

又到啦!


此时节

津城的每一团空气

每一条枝丫

都美得冒泡!


备受期待的

第三届五大道海棠花节

如约而至

民园广场成为

一片海棠花的海洋


白天,在这里

赏海棠、看演出、逛市集

晚上,依然是海棠花节

保留的明星项目“夜赏海棠”


然而您知道吗?

民园的名称

到底是怎么来的?

民园最初

就是个体育场吗?


在一百年前

就有一位从天津“起跑”的奥运冠军

参与了民园体育场的改造建设

使得这座体育场成为

当时亚洲范围内

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

他的事迹还能缔造历史上

第一部著名的体育题材电影


下面,就跟着广播君一起

穿越回百年前的天津

追寻民园的前世今生吧


定名民园,皆因由人民所捐助

在20世纪初天津民园地区还是墙子河外的一片荒地,英国在1903年1月14日,越过墙子河向南大规模扩展到今天的西康路、马场道,称为墙外推广界,面积约为3928亩。其中便包括今天的民园地区。


▲民园地区二十年代俯瞰图(张翔提供)

在英租界早期规划中,该地区并没有准确的名字,也没有非常精准的目标规划,只是在别墅区预留的一片空地。1919-1926年,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利用海河疏浚淤泥填垫该地区。

在早期该地区的名称中被称作NEW RECREATION GROUND,此名称是源自天津英租界原有RECREATION GROUND:英国球场即今天的新华路体育场。

根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翻译,这里被称为新休闲娱乐场,而且是自娱自乐的,不是有组织的,目前在英国很多地区仍然保留这一名称和空地,此地平日可作为城镇居民休闲娱乐和体育活动和健身的场所,遇到重大节日则成为举办检阅或校季活动的场所。


▲英国兵列队经过民园西侧看台(张翔提供照片)


▲外国侨民在民园进行体育活动(张翔提供照片)

到了20世纪二十年代,生活在周边的外国侨民和军队开始利用此地进行自发体育活动或者操练,天津当地的新学中学和耀华中学师生也开始在此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会。

英国工部局特设立保管团(即今天的运营机构)管理和经营该地区。为了满足更多的需求,保管团在此修建了铁柱围墙,建有西面木制看台和水泥看台,辟有田径场和两个足球场,四周有五百公尺跑道六道,在西看台前有六道200公尺直线跑道,四周种植有大叶杨和楔柏树,委派了专门的场地保管员。


▲民园开放预告及民园名称来历(《庸报》)

1926年10月1日,天津英租界民园开放预告在《庸报》刊登:

本月9日,英租界之公共花园拟于本月九日开放,该公园定名为民园,皆由此界中外人民所捐助,该园专为练习体育及游戏之用,本星期内园每日均有运动会举行,民园保管委员会委员,英国学校校长,高林洋行,开滦矿务局,及信记洋行襄理将出席。

1926年10月8日,天津足球联合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在刚刚投入使用的民园举办天津足球八队赛会,参加此次比赛的华人球队为新学书院、南开学校及青年会学校。


1926年10月9日,天津民园体育场正式开放,特在此举行开幕典礼。举行开幕典礼者为天津英国总领事,首先由场地保管委员会主任致辞,开幕式后举行了百米赛跑,优胜者为英国士兵保登,第二名为新学书院教师李爱锐,李曾在万国运动会获得锦标,此次竟受挫败,第三名为巴克,最后由领事夫人颁发奖品,下午三点结束。


1926年10月9日,民园正式成为由英国工部局管理的官方体育运动场所,其中文名为“民园”来自侨民及中国百姓对该公共花园的捐赠及热心支持,至今民园的称呼一直被天津人沿用,并于1949年后称为民园体育场,其周边建筑及单位“民园大楼”、“民园西里”、“民园东里”、“民园邮局”“民园派出所”广为人知。

李爱锐,“民园之王”!

20世纪二十年代末天津由于并没有太多的战事和自然灾害,进入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高速阶段,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驻军、商人和教会纷纷登路天津,为天津带来众多与众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活动。1926年10月民园正式开放以来,社会各界都表现出对体育浓厚的兴趣和关注,新学书院首当其冲。


▲(图片由孙韶宏提供)

天津新学书院是1902年英国基督教伦敦会创办,原校址在今天的和平区天河城,学校是模仿英国牛津大学古堡式建筑,最初的学校高级教员皆为英国籍,教师也大多毕业于欧美名牌大学。该校采用西式教学模式,并设化学、工程及文学专业,学校对于体育教育非常重视,在华北地区的学校中久负盛名,曾经二十四次在民园举办春季学校运动会,而且最与众不同是允许老校友、教职员工及校外人士参加。


▲(图片由孙韶宏提供)

李爱锐,1924年巴黎奥运会400米跑冠军,也于1925年加盟该校,成为英语和化学专业课老师,同时带领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1926年10月的民园开幕式即有他的身影。


1929年,开放仅仅四年的天津民园迎来了建成以来的第一个高光时刻——“飞人大战”!


1929年11月20日,5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德国人费舍尔参加在辽宁举行的中日德三国邀请赛,会后张学良聘请其担任东北大学体育指导。

1929年11月25日,费舍尔游历至天津与旅居天津的李爱锐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双雄会”!《大公报》对赛会进行了报道:

当日天气晴好,民园门前车辆首尾相接,天津的士绅佳丽皆慕名李爱锐已久,约2000人涌进民园,时任天津警备司令的傅作义将军也来观战。

下午四时比赛正式开始,比赛项目为400米和800米跑,比赛者为新学书院教员李爱锐、东北大学费舍尔及苏格兰军队施耐特和美国兵一人。

最终李爱锐和费舍尔在自己擅长的400米和800米项目中分别夺得第一名。

这一赛事立刻成为当年国际体育新闻热议话题,民园自此走上国际体育舞台。多年以后,李爱锐的女儿将本次活动的纪念奖牌捐献给天津第十七中学(新学书院为其前身)。


▲1930年5月天津万国华捕运动会

从1926年民园落成到1941年,民园几乎包揽了天津地区国际性田径体育赛事,由李爱锐参加和担任主要负责人的万国运动会成为当时天津乃至全国的焦点,同时也为中国早期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开展培养大批人才。李爱锐成为当之无愧的“民园之王”!在此期间民园还举办了“万国华捕运动会”、“万国越野赛”及华北童子军运动会等。



▲目前存世的由李爱锐主持在民园举办的体育赛事宣传册(本次赛会秩序册由王鑫提供及大公报报道)

1934年,李爱锐以副主席身份参加了民园举办的万国运动会,并在该活动上致辞,比赛呈现了中国运动员成绩逐年提升的向好趋势。比赛发行了关于本次盛会的宣传册及成绩,详细介绍了赛会的赛程、开幕式及场地设置及观赛指南,2022年由笔者于英国回购,这是目前仅存关于1949年前民园体育赛事的完整原版资料。


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防止日军飞机轰炸,英方在民园体育场前空地(今重庆道),用油漆画了一幅巨大英国国旗,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英租界,去掉地上国旗图案。

1943年,日军由于战争的需要,在中国占领区大量掠夺钢铁,民园的铁栅栏和铁门也未得幸免,全部被拆除走。为了迎接日伪的“华北都市交欢体育大会”,伪教育局将民园进行了改造,修建砖石围墙,面积比最初缩小一圈,树木改在围墙外,主席台改在北侧由砖石砌成台阶,跑道改为400米,民园改为“天津特别市市立第二体育场”。自此,民园与最初的设计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向,主席台由坐西朝东变成后来的坐北朝南。


新中国成立后

民园体育场又经过多次改建

成为天津市设备较好的体育场所之一

这座曾经的亚洲顶级体育场

见证了许许多多

让世界永远铭记的珍贵瞬间


图文原创 | 王鑫 张翔

统筹 | 于霁丹

编辑 | 韩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