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重庆荣昌万灵古镇的直播间里,“卤鹅哥”林江在向网友推介家乡。这个场景让人想起不久前他与美国网红“甲亢哥”的相遇:在保镖环伺的直播现场,身着大红棉袄的林江挤进镜头,举着卤鹅用蹩脚英语反复喊道“Rongchang good”。

在网红“翻车”事件频发的当下,自称“没有才艺,没有表演的天赋,有点流量的思维,却并非为了自己赚钱”的林江,却以最质朴的方式证明:真诚才是跨文化传播的最强穿透力。

真诚的破圈:从质疑到认同的文化突围


“卤鹅哥”林江社交平台主页介绍。

在“甲亢哥”中国行的直播画面里,林江的首次亮相堪称“灾难”:挤入人群时的局促、现学英语的笨拙、反复强调“荣昌卤鹅”的执拗,让弹幕瞬间被“蹭流量”“土味营销”的质疑淹没。网友戏称其像“村口卖年货的大叔”,连“甲亢哥”肠胃不适的细节都被恶意解读为“鹅肉质量问题”。


“早先被骂惨了,连呼吸都是错的。”回忆起初期的网络暴力,林江苦笑着摇头。这个自费辗转五城追击网红的中年汉子,在四川成都、香港的街头巷尾第五次递出卤鹅时,舆论却悄然转向——当镜头捕捉到他刻意放低的碰杯姿势、提前备好的付款页面、自然夹菜的动作细节,弹幕开始被“看哭了”“破防了”刷屏。

这位自嘲“买不起翻译机”的中年汉子,在重庆山火时捐出积蓄,为推广家乡美食自费辗转千里。正如网友所言:“他笨拙得让人心疼,真诚得令人动容。”

真诚的力量:不只是“卤鹅哥”


当各地文旅“卷”上天际时,“卤鹅哥”用真诚为荣昌“蹭”来了流量。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随着“卤鹅哥”爆红,荣昌17个卤鹅直播间销售额翻番;今年的清明假期,荣昌接待游客超过52万人次,同比增长71.3%……这种现象级传播,源于林江对家乡文化的纯粹热爱,他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蹭’流量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荣昌卤鹅。”这种不带功利的动机,反而让文化传播回归本真。

此外,荣昌文旅打出了一套漂亮的“出圈组合拳”。不仅全程关注、参与和报道“大叔投喂荣昌卤鹅”事件,还发布用多国语言介绍荣昌卤鹅的视频,铆足劲地宣传家乡。4月10日,更是为林江颁发“荣昌卤鹅首席推介官”称号,奖励10万元并报销全部行程费用。颁奖现场,林江被安排于主席台C位,传递出“草根力量值得尊重”的明确信号。

现在,当地多家卤鹅店全力以赴卖卤鹅,荣昌文旅也全力迎接这波流量,还计划打造“荣昌卤鹅美食节”,推出“跟着美食游荣昌”的旅游线路,吸引外地游客到荣昌打卡游玩、品美食。

从开封“王婆说媒”到怀化发型师晓华,再到荣昌“卤鹅哥”,流量红利正从一线城市向县域经济渗透。当城市IP建设进入3.0时代,真实鲜活的个体叙事比宏大宣传更具传播势能。

真诚的未来:从“流量”到“留量的文化转化

面对52万人次的清明客流量,荣昌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流量变现的狂欢背后,更需要冷思考:如何将现象级传播转化为持久的文化吸引力?

深圳大鹏所城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参照——在保留明代海防遗址肌理的同时,植入数字艺术展演空间;成都“音乐之都”建设串联起创作、演出、文旅全产业链;杭州“城市大脑”通过实时人流调控实现精细化管理。这些案例揭示出城市IP长红的三大支点:文化空间的活态传承、产业生态的立体构建、治理体系的智慧升级。

在荣昌,这种转型已现端倪:当游客在折扇作坊定制卤鹅主题的竹骨扇,在安陶小镇的窑火前见证“卤鹅陶盘”的诞生,当卤鹅与陶器、夏布、折扇形成“非遗矩阵”,地方特产便有了超越味觉的文化附加值。“吃卤鹅、购非遗、住民宿”正在成为荣昌文旅新的消费公式。


网红城市的进化史本质上是文化自觉与治理智慧的双重觉醒。当流量退潮后,那些能留下文化记忆、产业根基和人文温度的城市,终将在时光长河中沉淀为真正的“长红之城”,才能让越来越多国际游客用脚步丈量中国时,感受到文明古国对世界的真诚邀约。这种邀约,无需华丽的修辞,不必刻意的设计,只需一份对文化的敬畏、对他者的尊重,以及对真诚的坚守。因为在跨文化传播的星图上,真诚永远是最亮的坐标。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内容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光明网、上观新闻、澎湃新闻、上游新闻、荣昌微发布视频号等相关报道

编辑 | 白安琪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