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跟大家说一个特别有趣的现实现象哈!大家都知道马拉松长跑比较困难吧?结果,一次马拉松长跑,一百个人参加了,最后只有两个人跑到了终点,那么请问,这两个人谁的水平更高呢?难道不是应该先肯定这俩比其余98个人水平更高之后,再来讨论这俩谁水平更高吗?难道不应该是这俩谁高谁低都是水平极高吗?

为啥先跟大家随便聊聊这个事情呢?没有其他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明白,金牌和银牌是有一点差别的,但是永远不要为了烘托金牌的价值,而刻意把银牌不当一回事!



言归正传,如题!

项羽和韩信谁的军事水平更高?这就是一个伪命题,就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假想命题,因为两个人走的军事路线不一样嘛!跟武侠小说里练武功一样,练内家功夫的高手是高手,练外家功夫的高手难道就不是高手?孰优孰劣,没有经过公平的比较,怎么会有客观的结论呢?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难道因为项羽最后乌江自刎了就变得不神勇了?兵仙韩信难道因为他最后死于妇人之手就不是兵仙了?

要解题,先审题!其实,这样的问题需要从生活立体的角度去思考和辩证,对于一个有争议或者不确定的问题的思考与分析,是能直接体现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的。



咱们先来一起梳理一下项羽和韩信的军事能力的具体路径吧。

项羽除了最后的垓下之败,一生从未在正面战场打输过。巨鹿之战、彭城之战都是其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咱们举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哈,霍元甲大家熟悉吗?一生未尝一败,但最后被人下毒致死,那他的功夫到底厉害还是不厉害呢?搞清楚这个问题,就绝对不会去质疑项羽的军事水平了。

韩信呢?还定三秦、灭魏、亡代、占赵、伐齐、降燕、围楚,一生未尝一败。还定三秦、迷惑灭魏、背水一战、水淹龙且、四面楚歌,这也都是他的代表作,自然也无需去质疑他的军事水平。但是他最后被手无缚鸡之力的吕雉轻松拿捏,那是不是可以说吕雉或者萧何的军事水平比他高呢?



所以,我们还是要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客观思维。

项羽是什么人呢?天生的霸王嘛!他不就是网剧《悍刀雪中行》的徐龙象吗?天生无敌金刚体!就这种天赋怪,你指望他跟你讲什么修行的道理呢?人家就是凭实力一路碾压过去,有什么错呢?这就是典型的“一力降十会”嘛!

别老说人家项羽简单粗暴,那是大多数人没办法像他那样简单粗暴。讲句很扎心的话,换作是你,你能够轻松碾压你的对手,你会跟你的对手去磨叽吗?所以,我们发表意见之前,先要扪心自问一下。

项羽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的重瞳者、是为数不多的力能扛鼎者、也是极少数真正的“百人斩”,大家可以去讥笑他最后的兵败,可以不认同他最后那句“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但永远不要去认为他很菜。在冷兵器时代,咱就没有见过谁在军事天赋上稳压项羽一头。后世的孙策、冉闵、李存勖等等都得往后站,能混个“小霸王”的称呼就不错了,“霸王”就是项羽的专属称号。



咱们仔细来回顾一下秦末的形势,天下狼烟四起,纷纷反秦,咱不能说没有项羽秦朝就不会被推翻,但是至少在明面上,大家应该是可以看明白的,没有项羽,当时谁能够代替项羽去成为反秦领袖呢?谁能够救齐、救赵,击败王离的长城兵团、章邯的混编(禁军和刑徒)兵团呢?

所以嘛,一是一、二是二,咱们做人不能忘本。咱吃人家项羽的了,就是吃人家项羽的了,不能抹嘴就不认账。抹嘴就不认账也没关系,利益面前谁跟你讲道义呢?但千万不要去鼓吹“抹嘴就不认账”是正确的、正义的。

讲句不好听的话,天下诸侯不服项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谁不服项羽的理由是站得住脚的呢?咱们读历史,其实很多问题很好理解。讲道义就好好讲道义嘛,讲利益就纯粹讲利益嘛,千万不能道义对自己有利,就把利益的问题当成道义来讲;利益对于自己有利,就把道义问题当成利益去讲。



项羽这个“霸王”之名和之位,诸侯们不服可以理解,但人家项羽真的是实至名归。难道不是在巨鹿之战,诸侯们匍匐前行、共同推选项羽为诸侯上将军的?难道不是各路诸侯共同拥护项羽,要求项羽带领大家打到关中去的?难道不是项羽凭借无上权威和功绩众望所归地主持了分封仪式?

后面,田荣、陈余、赵歇、刘邦、彭越、魏豹、申阳等人反项羽,其实都是政治利益的衡量,跟什么项羽不得人心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在政治手段上来讲,项羽太厉害了,必须要群殴他才有一丝胜算,必须要把他在政治上批倒斗黑,才能使得自己的龌龊行为不会背负道德谴责。仅此而已。

彭城之战,项羽再次在不利局面之下,让天下人见识了什么是暴力美学。



所以咱们去看项羽的军事手法,其实就是一句话:咱有这能力和水平,所以不惧你们的阴谋和群殴。

当然,在那种普遍仇富的环境下,项羽也找不到其他可靠的帮手了。连英布这样的得力干将都成了白眼狼了,他还靠得住谁呢?

所以,咱们再聊一个相当扎心的话题。后世很多人是不是都在说项羽不知道变通、不知道低头?这其实也对项羽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项羽要真的就是一个死犟的犟种,他在韩信消灭龙且之后,会派武涉去韩信那里服软吗?韩信不愿意跟项羽和解是一回事,项羽懂不懂得变通那是另外一回事嘛!

所以,简单地总结一下项羽的作战特点吧。项羽作战其实是以突击战、攻坚战为主,简单但又高效。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硬解能力超强,高山落大石、秋风卷落叶,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几乎就是在打明牌,充满暴力美学。



而我们再来看韩信的军事指挥艺术,则会有另一种感觉,充满着技巧的灵动感,让人感觉格外地信手拈来、举重若轻。

咱举两个韩信的战例哈!

第一个是他的还定三秦。这一战的核心其实并不是大家口口相传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而是“四面迷雾、三路出击”和在具体作战的过程中随时都能反应敏捷、行动迅速地保证在局部战场上对敌形成绝对的兵力优势。这叫啥?这叫善于借势和造势。



第二个就是韩信的背水一战。这一战的精髓也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置之死地而后生”。而是借用赵国陈馀一心想找张耳算账的心理而有惊无险地穿过了太行山天险井陉、是暗中布局了2000骑兵去扰乱赵军军心、是吃准了陈馀要弄死张耳而不会半渡而击的愚蠢心思、是算准了没有退路的汉军能够顶住赵军的首轮攻击从而为埋伏的2000汉军夺旗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是知道赵军必乱于争夺战利品、是算准了赵军没有汉军这种韧劲……这叫啥?这叫会算,算天、算地、算人、算自己,借天时之便、地理之利、人性之殇,信手拈来,皆为己用。



所以,韩信的军事指挥有什么特点呢?简而言之,就是学院派的标准打法嘛。韩信跟项羽不一样,他没有项羽那种硬解的能力,所以要用各种军事理论、军事思想、军事体系去武装自己,然后面对各种的复杂的战争命题,快速地找到最优解。

那么这里插一句,回答一下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韩信替刘邦领军之前,是没有任何领兵经验的,那么他的这一套思想和体系是从哪里学来的呢?其实从韩信拜将之后,迅速地替刘邦完成了“申军法”的军队管理体系,可以看出,韩信的军事思想是沿袭了大秦帝国那一套的,算是秦朝军事思想的改良版。



简单介绍了项羽和韩信各自的作战特点之后,咱们来看看这俩谁的军事水平究竟谁高一点?

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一些朋友跳出来说,毫无疑问是韩信水平更高一点,因为韩信最后在垓下击败了项羽嘛!

如果大家要这么硬杠,咱不跟你们犟。你们说得对,那就完事了!

但如果大家是真心实意想听我把这种话题聊透,那就保持客观地继续往下看。



先举几个例子!

战国名将李牧是不是被王翦的反间计给黑死了?但是咱们能不能就因此说王翦的军事水平一定比李牧高?

后世配享文武两庙的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被司马懿给活活耗死了,但是咱们能不能就此说司马懿的军事水平高?

还有,关羽败于吕蒙的背刺,能说吕蒙的军事水平比关羽高吗?邓艾死于钟会的阴谋围剿,能说钟会的军事水平比邓艾高吗?



为啥要举这些例子呢?因为咱们很多朋友没学过比较逻辑学,对于结果的比较分析是逻辑混乱的,只会简单地看最终结果。而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比较逻辑学都是要建立在一个相对匹配、公平的比较基础上的。

咱也从项羽和韩信的履历之中举几个例子哈。

第一,比如巨鹿之战,如果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下交给韩信,韩信就不一定能成功。韩信能那么干脆果断地解决宋义的问题吗?韩信只会被刘邦夺兵权而从来夺不了别人的兵权的。当然这实际上是个政治手腕的问题哈,大家只参考一下就行。真正的原因是韩信没有项羽那种硬解的能力,无论是派2万先头部队去吸引火力为后面3万部队一锤定音争取时间,还是破釜沉舟率5万楚军一头扎进几十万秦军的包围圈,这其实都是在高空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这一招就是要迅速地打出摧枯拉朽的效果,就是要打出坦克部队碾压一切的气势,这一点韩信肯定是不如项羽的。



第二,垓下之战后,项羽不是带着800勇士突围了吗?然后被曹参的5000骑兵包围了,身边只剩28人了吗?大家让韩信带着28人来回穿插敌阵三回试试?别说只死一人,韩信他自己能活着冲出去,咱就对他顶礼膜拜了!咱也不是埋汰韩信,就是这种一往无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打法,韩信一辈子都是跟不上项羽的。

第三,井陉之战,也就是背水一战,如果换成是项羽为主帅,那是一个什么画面呢?别的不说,至少什么埋伏2000骑兵去夺赵军的旗帜这种环节肯定是看不到了。大概率是只要你陈余敢放我项羽过河,老子就一鼓作气地把你突突得支离破碎,甭管你是什么20万还是30万。

第四、潍水之战,也就是韩信灭龙且的那一战,如果把韩信换成是项羽,也基本上不会出现水淹楚军的画面,项羽会把龙且放过潍水,然后在河对岸把楚军赶到河里去的。



讲这么多,是啥意思呢?是希望大家明白,项羽和韩信的作战特质是不一样的,是没有直观的可比性的。项羽是力量型的霸者,韩信是技巧型的王者,大家觉得王霸之争,谁输谁赢嘛?

其实我们很多朋友会去关心或者纠结这种无聊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生活阅历不够,但凡用点心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去注意一点自己平时看到的、读到的的东西,其实都不可能会这样的。

很多朋友是不是平时都喜欢看武侠小说?那大家跟我说说,乔峰的降龙十八掌和段誉的凌波微步谁更厉害嘛?还有洪七公一直都没有破解全真七子的真武剑阵,那是洪七公的武功高还是全真七子的武功高呢?

这个时候又有很多喜欢抬杠的朋友会说,我不喜欢看侠客,我喜欢看美女。那好,当下有各种版本的四大花旦,还有各种四大小花旦,你来告诉我谁比谁漂亮吧?



咱讲话可能比较直,如果伤害了某些人的自尊心,先给他们道个歉。你儿子考试考了满分,你邻居家的小孩考试也考了满分,关键两人还不是考的同一张试卷,结果有人要你客观评价你儿子和邻居家的孩子谁成绩更好,这是为了让你保持客观吗?这不是挑事吗?你怎么去保持客观嘛,你只要说你儿子水平高点,你看别人怎么喷你拉偏架吧;你若是说邻居儿子水平更高一点,你看有没有人说你虚伪?

所以,项羽和韩信的军事水平究竟谁更高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就是一个虚拟的、简单对立、没有结果的问题。

当然,也有人会不依不饶地追问,如果在同等条件下韩信和项羽对决,谁能获胜?咱一般不会回答这种无聊的问题,但如果非要我回答,我的个人意见是我更倾向于项羽。为什么呢?因为我相信一切投机取巧在绝对硬实力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咱就暂时没有想到谁能在单挑模式下能够在对等条件下击败项羽。

力量和技巧的对决,其实是存在胜负拐点的。



最后,咱想一个成语来结束这篇文章,这个成语叫“殊途同归”。

咱们仔细去回顾一下咱们小时候在学校里的教育经历,为什么老师很多时候会让大家学会用多种方法去解同一道题呢?是为了让你在多种解题方法中排个一二三四出来吗?不是的!而是希望大家明白,实现某个目的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此路不通,改走另外一种道路也不错。

我们要想真正做成一件事,以霸道之气硬推、以巧妙之势化解、以科学之法分解、以环环相扣深耕,其实都是可取之道。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挑灯夜读,读了数十遍《岳阳楼记》,依然无法背诵,连藏在房梁上的小偷听他读诵都记得烂熟于心了,跳下来,大骂他天资愚钝,不适合读书。但这影响曾国藩最后成为大学问家了吗?



所谓的殊途同归的道理,其实就是在教育我们要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模式。我是力量型的选手,我就要走力量型的发展之路;我是技巧型的选手,我就多花心思琢磨一下技巧的运用和融会贯通。切不可人云亦云地盲目跟风与复制。

白猫黑猫,捉到耗子就是好猫,那到底是白猫厉害还是黑猫厉害一点呢?

所以,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大家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之中遇到这种到底是项羽军事水平高一点还是韩信军事水平高一点之类的问题,该怎么去回答呢?得问对方觉得谁水平高一点!他说是谁就是谁嘛!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永远不要在无聊的问题上陷入自证误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