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优先级是很高的。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给孩子选择是临床专业,还是口腔专业,还是中医专业,这是完全不同的三个专业。
那么这三个专业就意味着,选择临床专业,将来就是一个大临床的科医生,就不可能去从事口腔这块的工作了;选择口腔专业,将来就不可能去比如做心内、心外、消化等工作;选择中医专业,将来能去干临床或口腔吗?干不了!
所以会发现其实这些,我觉得这相当于是我们选择自己未来人生的一个方向。不管是给孩子规划所有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基调,先把大方向确定下来,到底要选择什么。确定好这个方向后,才能进一步给孩子进行选择。比如在临床大类里面,我们对比哪些学校有什么班型、有什么学制。我觉得这样一来,规划思路就很清晰,不会乱。
我给你举个很现实的例子,在我们的直播以及线下,有特别多家长问我这个问题。他们说:“张老师,你看我们孩子这个分数不太占优势,可能在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考 600 分左右,五百八九、六百分左右,那这个分数就一定会遇到问题,我到底是选择临床学的五年制,还是选择中医学的 5+3?”这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
那你说这个问题我到底该怎么解决,很多人不知道。说为啥要纠结呢?因为觉得临床学的 5 年制考研比较难,而中医学直接就是研究生了。那你不是说了吗,学历很重要。对不对?那我中医学研究生,我找工作按理说应该比临床学好找工作,这就是很多人的一个顺合逻辑。但实际上在这个问题的背后,它只是涉及到一个什么问题呢?
临床和中医它是两个不同的专业方向,五年制和 5+3 是代表学制,学制背后代表的是学历。你说学历不重要吗?不,学历非常重要。但实际上在这里面,如果要进行分析这个问题,会发现这个问题应该拆分成两个:一个是临床和中医这两个专业究竟喜欢谁?另一个才是要考虑走哪种学制的问题,而不是说因为走不了临床学的 5+3,所以就选择中医学的 5+3,我觉得这种逻辑太过于牵强。所以我觉得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也就是在于到底是喜欢临床还是到底喜欢中医。
中医有中医适合的人群,而且我之前曾经和吕老师共创过一套视频,我说了,我说中医学这个专业,其实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来讲,尤其是就业形式来讲,不是特别乐观。结果好多人说我什么张老师不推荐学中医,我啥时说不推荐学中医了。我一直以来,我就认为中医这个专业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中医这个专业是未来我们国家一个大的发展战略。但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就是中医学这个专业的确不适合大多数人去报考。甚至对于很多中低分段考生来讲,如果家里边没有资源背景,他们这个分段去学中医学,是没有优势的。
我觉得专业其实没有好和坏,只有适合不适合。对这句话我是非常认可的,就是你说很多人说的“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我总觉得好像这个专业我报了以后就废了。我在直播间经常不推荐大家去报基础医学啦、法医学啦、药学啦这些专业,对吧?但你能说这些专业就废吗?你能说这些专业就差吗?不能说呀!只能说这些专业不适合于大多数人。所以我始终觉得对于中医这个专业而言,大家需要考虑一点,就是这个专业到底能不能学,肯定能学,但是学了以后,接下来对你来说,对比如果这个分数同时选择临床,哪个发展对你来讲应该是更加适合你的。这是一个思考专业问题的出发角度。
所以说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就代表我们家长对于专业了解太少了,对吧?所以根儿上来说还是专业搞不清楚。先把专业搞清楚以后,你说老师我就喜欢临床,那就不用考虑了,你说张老师我临床中医我都能接受,那妥了,中医学 5+3 直接选不就完了吗?对不对?所以这个问题答案就出来了。
而且其实类似于像这样的问题很多。比如,大多数学校口腔学的分比临床分要高一些,那我一定会遇到,我是选这种学校的口腔医学五年制,还是选这个学校的临床学 5+3 呢?再比如,我是上这个学校的临床学五年制,还是上这个学校的儿科 5+3 呢?
那纠结是报临床还是报儿科,其实还是对专业不了解,这其实还是基于对专业本身不了解。为什么我给大家去罗列很多关于专业,比如临床啦、口腔啦、中医啦、麻醉啦、影像啦、精神啦、放射啦、儿科啦、包括护理啦、针灸啦、康复啦、药学啦等等。
我讲专业就两个要点,第一点我要告诉你这个专业到底适合谁报,起码得知道这个专业适不适合你自己,第二点,这个专业学了以后未来发展怎么样,本科学了会是怎么样,研究生学了又会怎么样。
我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比如将来如果学了口腔学,是不是像有些老师讲的,大专随便都能报,口腔学本科毕业是不是随便找个单位,找份工作,一个月就能挣个几万块钱,一年就能挣个十几万。将来有朝一日自己可以开个诊所,可以马上就能提一辆宝马,是这意思吗?
不见得!其实很多东西只是我们想象当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