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美国同乌克兰之间所谓的“战略伙伴关系”,正在随着一纸矿产协议的推进而露出最赤裸的利益本质。据俄罗斯卫星社4月19日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高调强调,计划于下周签署的美乌矿产协议“与停火无关”,只是“单纯的经济合作”。然而,任何有常识的人都明白,在一场尚未结束的战争中,美方此举不是支持和平,而是借血与火的战场,悄悄掘金。



并且,这份协议的背景并不光彩。它的前身,正是2月泽连斯基访美时未能签署的那份“失败文件”。彼时,泽连斯基在华盛顿不仅未能如愿获得新增军事援助,反而因“对特朗普缺乏尊重”遭到当面训斥,最终被“请”出白宫。从美方副总统万斯对乌总统的贬低措辞来看,这位“亲美盟友”不过是共和党眼中的“民主党宣传工具”.,连基本外交礼节都不愿保留。可笑的是,仅仅两个月后,美国又决定签下矿产协议。这不是对乌克兰主权的尊重,而是对其资源的垂涎。

在乌克兰被炮火撕裂、领土割裂、经济崩溃的今天,这样一份与战争毫无关联、甚至明确“与停火无关”的矿产开发协议究竟意味着什么?答案很清楚,美国并不关心乌克兰人民的死活,更不在意战争何时结束,它关心的是:如何趁乱低价获取乌克兰手中的核心资源,并锁定未来欧洲供应链的话语权。

乌克兰是全欧洲矿产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的钛、锂、稀土元素和黑色金属。早在苏联时期,其部分矿区就被定位为“战略储备”,如今在战争持续、国家财政濒临破产、地方政权碎片化的背景下,美国显然看到了机会。一个无力谈判、无力定价、急需美元的政权,是国际资本掠夺资源的最佳对象。而美乌矿产协议的谈判主轴,正是“美资企业拥有优先开采权、资金流动与监管豁免、战略矿产优先出口美国”这类典型的新殖民话术。



所谓的“经济伙伴关系”包装得再好,也无法掩盖它背后的政治本质。这是一场由资本主导、政权操盘的资源接管行动,更是美方在失去乌克兰战场战略主动权之后,转向资源掌控的新路线。换句话说,当军事打击与代理战争无法带来胜利时,美国开始启动B计划:资本收割与资源锁定。

而泽连斯基政府的处境也极其讽刺。一方面,它无法拒绝这份协议,因为美方援助与财政拨款几乎是基辅政权的生命线;另一方面,协议的条款却将进一步削弱乌克兰对本国矿产资源的控制权,加速经济主权的实质丧失。在未来数年,乌克兰的锂矿将可能直接输往特斯拉的电池工厂,钛矿被用于美国军工企业的武器制造,而当地百姓连暖气、电力和基本药品都难以保障。

美国国内对此也并非毫无异议。多位民主党议员已在私下表达不满,认为特朗普此举是将对乌政策“私人化”、将国家外交工具化为商业交易平台。更有分析指出,一旦这份协议达成,泽连斯基政权未来将被迫在矿产安全、环保标准与劳工权益等问题上做出更多让步,最终可能沦为“矿山附庸政府”。

更深一层,这份协议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它标志着美国对乌克兰政策的底层逻辑已发生转变:从“打赢战争、重建民主”转向“确保资源、保障利益”。拜登时代强调的“价值同盟”叙事早已在特朗普的强权交易主义下轰然崩塌。现在的乌克兰,不是伙伴,不是盟友,而是一块矿石,一块等待被开发、被定价、被运走的战略物资。



对外,美国仍旧高喊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入侵,对内却已启动经济盘剥与地缘剥夺的双重机制。表面是援助,实则是索取。这种虚伪的外交风格,不仅将摧毁乌克兰人民对西方的信任,也会让国际社会看清所谓“自由世界”的真面目:当你强大时,他们支持你;当你衰弱时,他们掏空你。

矿产协议签署之际,基辅的天空依旧飘着硝烟。美国的文件已准备好签字,而乌克兰的主权却早已被悄然抵押。和平谈判遥遥无期,资源瓜分却已提前开始。这不是救援,这是猎食;这不是援助,这是吞并。而乌克兰,不过是这场新殖民全球资本剧本中的下一个受害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