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阿昌族第39届阿露窝罗节在云南民族村隆重举行。本次节日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石榴红云南民族文化大舞台”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与阿昌族同胞一同载歌载舞、体验阿昌族非遗文化,共同欢庆节日。



活动现场,还有彝族、白族、蒙古族、壮族、瑶族、傣族、景颇族、纳西族、满族、基诺族、布依族、布朗族、拉祜族、哈尼族、独龙族等云南省25个兄弟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代表应邀前来参加活动。



节庆活动由云南省民族学会主办,阿昌族研究专业委员会、云南民族村承办,开展了阿昌族服装展示、阿昌族文化出版物、织锦文化、非遗文化歌舞、传统手工艺及传统体育体验展示等以非遗歌舞展演为核心的文化活动。阿露窝罗节活动,分为上午场和下午场,精彩节目轮番上演。



上午场在阿昌族春灯《双狮贺盛世》的热烈氛围中拉开帷幕,双狮被视为“祥瑞之兽”,在广场上腾跃翻滚,祈求和平安康,盛世太平,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紧接着,景颇族乐器《吐良》与舞蹈《唱响景颇山》展现了景颇族独特的音乐韵律与舞蹈风情,体现了阿昌族与景颇族的文化交融。阿昌族脱口秀《阿昌刀》则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讲述了阿昌刀的非遗传承故事,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非遗魅力。



下午场同样精彩纷呈,阿昌古调《则勒扎》悠扬响起,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聆听古老阿昌族的音乐记忆。阿昌山歌《梭梭咪唻调》以质朴的歌声,传递着阿昌族人民的情感与智慧。活动亮点纷呈,展现阿昌族独特魅力。

除了传统的歌舞表演,本次阿露窝罗节还设置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宾客们可以在阿昌寨广场欣赏到阿昌族著名的户撒刀展示,领略其削铁如泥的魅力;还可以品尝到阿昌过手米线、德宏烧烤等特色小吃,感受阿昌族独特的饮食文化,购买阿昌族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

本次节日的重头戏——齐蹬窝罗舞活动,让每位参与者都能在欢快的节奏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数百名嘉宾与游客,随着欢乐的节拍,伴着激昂的音乐,踏着铿锵的鼓点,一起蹬窝罗,跳阿露,共享节日的欢乐。



云南省民族学会阿昌族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曹先强介绍,过去的一年,阿昌族研究专业委员会秉承“传承与弘扬阿昌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与发展”的宗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团队建设,积极开展了多项研究、交流与传承活动,为阿昌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云南省民族学会阿昌族研究专业委员会将团结全体会员,努力推动阿昌族非遗文旅产业,丰富阿昌族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为促进阿昌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近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阿昌族的文化音像出版物、各类书籍,从无到有,已经有150多本(部),这些文化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阿昌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是了解阿昌族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窗口。活动当天,长期研究阿昌族历史文化的刘江教授又带来她的新作《阿昌族:边境割不断的情缘》,在节日现场举行首发式暨赠书仪式,并向云南省民族学会阿昌族研究专业委员会赠送《阿昌族——边境割不断的情缘》100册。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敬老爱幼仪式活动,倡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来源/云南省民族学会阿昌族研究专业委员会

编辑/李丽萍

一审/霍慧

二审/武志敏

三审/尹凡

©七彩云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