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元帅在年轻的时候,曾在四川拉过一支数千人的护国军队伍,参加了“护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曾受伤命悬一线,全靠当地的一位邮政局长出手相救。

1949年的12月,刘伯承到西南局去任职。时隔30多年,重回旧地,他不禁又想起当年的那场战斗,于是决定,要去见见救命恩人,请他吃顿饭。



护国运动主要领导人

没想到两人再见,在错愕几秒认出故人后,当初的救命恩人,却是浑身哆嗦,惊叫着说道:“我没有亏待你,我那么做也是为了你的安全,而且我把你埋山上了啊-------”

当年发生了什么,会让两人误会如此之深呢?

血战丰都遇险

1892年,刘伯承出生于四川开县的张家坝。据《刘氏家谱》的记载,他们家的先祖,曾是大汉的皇室之后,受封长沙王。清朝时,有一次“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行动,他们家因此搬迁到了四川。

经过两千年来的变化浮沉,刘家早已不复当年的繁荣,世代都是以务农为主,到了近代,也做过打铁的小手艺。刘伯承的祖父刘正富,不但是个一流的铁匠,还吹得一手好唢呐,附近乡邻谁家有事,都喜欢请他去吹一把。因此,刘伯承才常说自己是“吹鼓手的后代”。

刘正富很能干,他带着6个儿子,种地打铁,后来还开了粉坊、榨坊等,因此也逐渐积攒了一些家业,买了几十亩地。



因为家里有些底子,所以刘伯承5岁就开始读私塾,上了新学。但15岁时,他的父亲刘文炳病逝,家里因此很快返贫,他便只能辍学务农。

乱世之中,即便是勤勤恳恳,想混一口饱饭也是艰难的。几年以后,辛亥革命的风暴开始席卷我华夏大地,刘伯承从中,看到了振兴祖国的希望,因此他毅然剪掉了辫子,开始从军。

对此,家里人都反对,因为上战场,真刀真枪不是闹着玩的。但刘伯承却说:“大丈夫就当仗剑拯民于水火!”



刘伯承

1912年初,刘伯承获得机会,考入了蜀军在重庆开办的将校学堂,学制10个月。在这近一年里,他拼命苦读,我国古代的各种兵书,他更是研习百遍倒背如流。

毕业以后,他就被分配到了川军第5师的熊克武部,很快便做到了连长。因为这支军队被袁世凯打败,熊克武也被打跑,部队后来解散了。

袁世凯要称帝,如此倒行逆施,刘伯承自然不愿在家里躲清闲,又跑到上海,参加了孙中山的部队。1915年底,他又奉命回到四川,很快拉起了一支400多人的队伍,被编为川东护国军第4支队。



袁世凯

这支义军出现后,百姓们听闻消息,纷纷自带武器报名参加,竟然很快就发展到了2000多人。刘伯承作为指挥员,带着这支队伍,在川东各地与北洋军阀打起了游击战。他用兵如神,北洋军数次在他手中落败,使得当地人心振奋。

1916年初,在袁世凯称帝后,云南的护国军,便转移至川南,准备与北洋军大决战。得到消息,刘伯承也率领队伍向北进发,去进行支援。

长江上游重庆东部的丰都,是著名的鬼城,也是长江水上交通线的咽喉之地。扼守此地,能阻止袁世凯向川南增兵支援,同时,也能为护国军的北上扫清障碍。

因此,这第一战就是夺下丰都。虽然兵力不足,但刘伯承使出了绝妙的“阴兵克鬼城”之计。就是派出一小股兵力,半夜里扮作鬼怪突然出现在城内,趁着敌军慌乱里外夹击---------

一番激战,丰都果然被顺利拿下。



但如此重镇,敌人也不想失去,很快便调了大军疯狂反扑。面对数倍的兵力之差,刘伯承决定不再硬拼守城,选择撤退。因为牵制北洋军增援川南的战略目标,是已经达到了,不如退到农村,让部队休养生息一番。

然而,北洋敌军已经赶来,便只能边打边撤。若不能快速结束战斗撤走,损失便不可估量。

刘伯承一边指挥战斗,一边疏导队伍撤退。此时,他发现一名士兵位置暴露很危险,便停下来招呼他注意。就是停了这么一会儿,一颗子弹突然袭来,他的右眼被打中,血流如注,眼珠当场破裂。

他昏倒在地上,再也无力起来。



救命恩人的误会

当时,敌人正追在屁股后面打,撤退之中万分危急,刘伯承身边的副官及士兵,赶紧将他抬进了附近的一座仓库,给他的眼睛进行了简单的包扎。

但是,北洋军正在城内到处搜捕,废弃的仓库根本就不安全,而且灰尘也大容易感染。

就在众人左右为难时,有一个当地的邮政局长得知了此事。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也让他深恶痛绝,因此决定帮助义军。他冒着被捕的风险,将刘伯承,藏到了自己的家里。

从此后,这个邮政局长就对刘伯承精心照料,买来药物帮他处理伤口。但是,他能做的较为简单,眼眶内的伤口及腐肉,还是必须要有妥善的治疗,为此,他到处寻找医生。



每次,这个邮政局长出去,为了防止有人闯进来,就会将门从外面锁上。

这天,这个邮政局长出去了,刘伯承正躺在床上养伤。却突然听到附近炮声隆隆。

这是又打起来了!出于一个军人超强的警惕性,虽然重伤在身,但他还是挣扎着起来,裹了一床被子,便从窗户翻了出去。

情况紧急,当时通讯又不发达,自然没有办法给恩人知会一声。或许,留了什么字据,但都不重要了,因为他刚翻出去没一会儿,一颗炮弹打过来,就将那间屋子给炸了个粉碎。

不多时,邮政局长回来,看到的便是这可怕的一幕。他惊呼一声,便赶紧在废墟中翻找,却是连遗体也找不到。



“我是真心想救你的,却没想到反而害了你,都怪我不该把你反锁在家里,我对不起你啊---------

这个男人掩面痛哭,越想越难过。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弥补的办法,那就是在山上,给刘伯承修一座体面的衣冠冢,为求心安,他还时常去祭拜。后来,山上有一座将军坟的说法,便流传开来。

也是因此,这个邮政局长才会产生误会,他一直认为这个将军已经死了。所以多年后再见刘伯承,才会以为是冤魂索命,吓到哆嗦。

房子被炸毁,刘伯承也不可能再回去,于是便在城里寻找失散的战士。所幸,军中的联络官康云程找到了他,他和几个战士,用箩筐把他抬出了城。

先是在涪陵的刘云赏家医治,因为伤口的腐肉处理不了,又去了重庆。他们打听到,重庆临江门有一个“宽仁医院”,那里有个德国医生沃克,以前是军医,参加过一战,因此治疗外伤非常在行。



这个沃克检查以后,表示难度非常大。眼睛上做手术非比寻常,即便打了麻药,一般人也是难以忍受的。而他这个人,最不见得病人大呼小叫,那会让他失去耐心,进行不下去。所以无论多么痛苦,病人必须保持安静!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在手术开始之前,刘伯承突然问道:“麻醉药是不是会损伤大脑神经?我以后还要指挥部队作战,不用给我打麻醉。”

对此,沃克简直不可置信,他瞪大眼睛说:“可是,这个痛苦根本承受不了------”

最后,在刘伯承的坚持下,手术就是在无麻醉的情况下进行。他坐在椅子上,任凭医生一刀一刀的割去腐肉,这一坐就是三个多小时。医生都满头大汗了,他却泰然自若。

手术完毕后,大家都紧张地看着刘伯承,他却淡然一笑,说:“也没什么嘛,才72刀而已!”



刘伯承

此次手术,让沃克彻底拜服,他钦佩地表示:“你真是好汉,是军神!”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这一年,刘伯承才24岁,失去了一只眼睛,所有人都以为他的军事生涯恐怕要结束了,他却在多年以后,让世人见证了开国元帅的传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