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从南京城里走出三位日军军官来到竹镇新四军驻地。他们奉敌酋冈村宁次之命与新四军谈判投降问题,这比芷江洽降早了近一周。其实就在日军投降之前,新四军就已经把南京城给团团围住了。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期间敌后的一支重要抗日武装力量,从成立时候的区区一万多人,发展到抗战胜利后的30万人,上千万革命群众,新四军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相比于国民党军在抗战末期还在溃败的惨状,新四军的发展可以说是十分迅速,在抗战胜利之前,新四军已经控制了安徽,江苏等地的大部分地区,连南京都陷入了新四军各根据地的包围之中,日军一直想要除掉新四军,但是却毫无办法。

从1945年的华中抗战形势图可看到,日据的江苏大城市和交通线全都为抗日根据地所包围,这种包围,使投降前的日伪军,到了连“出门”都难的地步。新四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张云逸把师部设在了距离南京不远处的一座县城,粟裕第一师在苏中,苏南开辟了大片根据地,叶飞还一度打到上海郊区,炸毁虹桥机场四架飞机。



抗战后,日军本有意向新四军投降,但是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日军最后还是没有向新四军投降。从1945年8月15到9月2日,江苏抗日军民开始进攻拒不缴械的日伪军,歼敌1万多人,解放县城26座、重要市镇100多个,在华东占据有利态势。但是国民党军此时却调兵遣将,把龟缩在西南地区的国军主力全都调了出来,抢占华东,华南,华北,东北等各大城市。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共把目光盯向了东北,并命令八路军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率所部1.3万官兵和2000名干部立刻开赴东北地区,最先到达东北的八路军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曾克林部,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从区区4000多人发展到了八万之众,在苏军的配合下接收了东北的各大城市,还缴获了大批的武器装备。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在东北发了大财的曾克林前往延安汇报工作,此时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在听完曾克林的汇报,连夜着急政治局委员开会,最后决定放弃南方所有根据地,并从其他根据地抽调十万官兵和两万名地方干部,抢占东北。这一会议后来发报给在重庆的毛主席后,得到了他的同意。



不久后,刘少奇又根据形势变化,提出在东北“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部署。1946年6月下旬,我军在东北总面积70%的“两厢”建立了根据地,根本改变了国共双方的战略态势,为解放东北全境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