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往年到了谷雨前后,我总有个小疑惑:同样是菜市场买菜,怎么感觉每年春夏换季的时候,蔬菜价钱忽然就变得很接地气?而且好像怎么做都特别好吃。前几天买菜,菜贩子笑呵呵地跟我说:“姑娘,现在这菜,咋做咋嫩。”我半信半疑地拎了一大袋回去,结果真没骗人,味道比平时好太多啦。


说来这还是去年偶然跟着家里长辈一起去早市的经历。当时我正愁着早餐吃什么,看到好几拨人都在抢一新鲜的“毛豆”,当时还纳闷,毛豆不是夏天才有吗?大爷大妈很热情,边剥豆边唠嗑:“这会儿的毛豆刚上市,嫩得很,看着吧,谷雨以后的菜,就是香!”确实,没错,今年我又试了一圈,六道便宜得不像话、几步能搞定的时令菜,堪称我的谷雨快乐源泉!


说起来,谷雨之后的菜真有点宝儿的意思——味道鲜、价格低、做法简单。我也正好分享下自己体验和一点点小心得,感兴趣的朋友咱们就一块唠唠。


先说豌豆配腊肉。我家偏爱点咸口的,这两样食材现在正当打,豌豆自带那种糯米般的清香,小腊肉切点薄片翻炒下,满屋都是饭香味。最妙的是,豌豆这个季节特嫩,哪怕手残党操作也不会炒老,腊肉也是家里常备,不用花太多钱,市场溜一圈,五块钱豌豆够一家四口。要说品牌,这俩食材其实没太多“高档货”一说,无非就是新不新鲜,腊肉买本地的老摊子手工腌制的最好吃,便宜得很,比网上那些花里胡哨包装的好多了。豌豆挑粒饱实的,按个摁不出水就说明不新。


再捎带说下春笋胡萝卜烧豆腐。春笋最近基本进入尾声,赶上还不贵。笋的新鲜度直接决定口感,老一丁点就干柴,买的时候用手掂掂,重的一定水分足。再配软豆腐、小胡萝卜,切大块别切薄,入锅小火焖焖,出锅是真鲜甜。胡萝卜我有时会贪便宜买袋装的,结果水分跟本地市场比差了些,微微发苦,教训记住了。豆腐建议别图便宜买“快件豆腐”,一般摊主现做的散装最正宗,特别细腻软和。其实豆腐也是门手艺,看着成本低,细看料不错的反倒便宜一分。哦,切记,这菜千万别乱加重油重料,清清爽爽是真理!


说到蚕豆鸡蛋炒饭,哈哈,这简直属于我学生时代一日三餐的常驻嘉宾了!蚕豆蛋白多,稍微焯下水,跟蛋炒饭一起就是双份满足。而且隔夜剩饭用起来,一点不浪费,香得不得了。不夸张讲,蚕豆蛋炒饭能吃出春天的清新脆感。市面上蚕豆颜色透绿的最新鲜,有些卖得超级便宜,但壳太老,挑的时候捏捏软硬再决定吧。蚕豆被嫌弃口感厚实的,多半是没选好。炒饭别怕单调,撒点葱花再淋点生抽,整个厨房都护起饭香气来,真想让邻居也尝尝。


讲真,马兰头这东西,就是一等一的“田野味道”了。每年春末,我妈就吆喝全家去河堤边薅马兰头,回来洗净切碎、和香干拌一拌。马兰头焯水过火,香干要选择紧实口感的那种,配点熟芝麻和香油,就是顶级冷盘。现在市面上野生马兰不算贵,自己动手采当然更有成就感,还省钱!不过嫌麻烦的话,直接去小菜市场买现成的也行,别买包得严严实实的盒装货,味道淡了,贵还不地道。说回家常,那味儿就是小时候春游时的泥土香,吃一次绝不会忘!


再有丝瓜炒毛豆。两样菜都是青绿色,配点蒜末盐,小火清炒,别提多好看了。丝瓜刚上市,价格真心友好,毛豆也都是五六块一斤,家常菜里简直无敌CP。前阵子图省事,顺手买了超市装好毛豆,却发现筋好多,糊嘴。后来学乖了,只买散装,自己剥麻烦是麻烦了点,但出来那味儿完全不同。丝瓜选直身、四面棱,表皮细致,别贪大不划算。大了里面空,没啥甜味。切丝瓜其实有小窍门,刀子蘸点水,不沾手,入口滑。


最后说说西葫芦木耳炒鸡蛋,这三样食材都随处可见,全下锅就是家常味。其实木耳最省钱,散装的袋装货用水泡发能涨一大锅,还是得仔细洗几遍,不然容易夹杂沙土影响口感。西葫芦紧实、新鲜,没有软塌的青皮最好。鸡蛋选普通土鸡蛋或本地养殖,两块钱一颗都值。朋友说炒出来“没味儿”,其实东西鲜了,简单胡椒盐就够了。


所以说吧,谷雨之后的菜,最迷人就在于鲜和实在。我自己是越来越懒,喜欢那些原料简单、操作省心的家常菜。有时候还会闹点小乌龙,比如做春笋烧豆腐时油点大了被我妈吐槽“味道抢跑了”,再比如有次手机刷视频,一不留神马兰头焯老了,结果只能自己啃下去……但就算如此,每次端上桌,还是会被家人笑着说“天儿一暖,这菜就是清口。”

价格和选择也很有意思,大部分强身“时令菜”都靠抢鲜、靠手快手巧。超市虽然方便,味道却差些火候。要说做菜省钱又吃得惬意,真的得多逛逛早市、小摊子,老板娘都能帮你挑到最新鲜的。比起那些打着“生态有机”牌子的高价货,我更相信摊头那句实话实说:“姑娘你看,这刚下来的!便宜,别挑了!”有几分人情味呢。

最后我真心建议,谷雨以后的菜千万别怕尝试,看到啥新鲜、便宜就买点回家试试。别追求复杂的做法和包装广告,食材新、下锅快、吃着香,才是生活的底气。要说还有啥期待——可能就是希望城市更多小摊子不被大超市“同质化”挤掉吧。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家常菜,才有咱这个季节的鲜活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