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格局悄然变迁的当下,生源数量的波动正深刻影响着教师队伍的配置。以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为例,一场因生源减少引发的教师选调分流行动,正为我们展现这一变革的具体图景。

陈薇,南城县某乡镇初中的英语老师,自 2023 年起,便深切感受到生源减少带来的连锁反应。原本负责两个班英语教学的她,不得不调整为只带一个班,“得给其他同事上课的机会”。即便同时兼任音乐、心理和信息技术等课程,由于学校规模缩小,她每周的课时量仍不及往昔,“现在每天最多两节课”。然而,教学任务的减轻并未让工作变得轻松。学校行政事务如潮水般涌

来,再加上各类培训与会议,使得英语教学竟成了 “挤出时间才能做的事”。她时常怀念往昔专注于两个班英语教学的纯粹时光。

转机出现在 2025 年 3 月 10 日,南城县发布通知,面向全县乡镇在编教师公开选调 55 人至 24 个县直单位的事业单位工作。这一消息让陈薇心动不已。周林,南城县某乡镇中心小学的副校长,透露全县超过 140 位老师报名,仅他们学校就有近 10 位老师参与。在他看来,教师转岗是当地政府面对生源萎缩、教师富余做出的适时调整,对年轻老师而言不失为一个发展契机。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早在 2024 年 1 月就指出,未来 10 年,国家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将呈现明显峰谷变化,学前教育人口减少,义务教育人口先达峰后下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育研究所所长安雪慧认为,从编制统筹与地方财政角度出发,让教师参与选调具有一定灵活性与通融性。

心动与权衡:选调之路的抉择

起初在微信群看到转岗通知,陈薇内心泛起波澜。但权衡之下,考虑到心仪岗位竞争激烈,且事业单位没有寒暑假,她最终放弃。不过,她的不少朋友踊跃报名参加了 3 月 29 日的笔试,“大家大多抱着尝试心态,即便考不上,也想参与其中,并且都在认真准备”。陈薇了解到,她们都在背诵公文写作相关题目与模板格式。4 月 12 日面试已举行,选调结果预计不久后公布。此次报名选调的教师中,乡镇小学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教师占比居多。

南城县此次选调的 55 个岗位涵盖南城县老干部服务中心、社会工作事务中心、县图书馆等 24 个县直单位的事业单位,设有管理岗与技术岗。报考条件明确,除工作能力、学历及在编在岗服务满五年外,整体向中青年老师倾斜,要求男性 45 周岁以下、女性 40 周岁以下。考试分笔试与面试,笔试考公文写作,面试为结构化面试,按笔试 40%、面试 60% 计算最终成绩确定入围人员,后续还有政审、公示、递补等流程。周林介绍,当地对此次选调极为重视,各学校工作群与微信朋友圈都大量转发通知。

谈及将乡镇老师选调至事业单位工作的缘由,南城县教体局知情人士表示,部分事业单位存在人员缺口,而教育系统尤其是乡镇老师数量较多。南城县教体局 2024 年 10 月数据显示,全县有小学生 23070 人,初中生 14467 人。按国家规定的初中师生比 1:13.5、小学师生比 1:19 推算,南城县理论上需 1072 名初中教师,1214 名小学教师,共 2286 人。但实际上,南城县目前共有初中和小学教师 2771 人,多出 485 人。

陈薇对当地生源减少感受直观。2022 年,南城县中考生 6000 多人,2023 年骤减近 1000 人,随后两年都仅有 4000 多人。周林所在小学目前仅 88 名学生,且呈倒金字塔分布,六年级 23 人,往下年级人数依次递减,一年级仅有八九人。即便如此,生源规模还是依靠校车接送才得以维系。据他预估,新学年一年级仅能招到五六名学生。从全县出生率来看,2019 年为 11.85‰,2022 年降至 6.9‰,2023 年更是降至 6.25‰,当年出生人口仅有 1753 人。安雪慧解释,出生率下降导致学龄人口减少,且呈现从乡村向城镇流动趋势,学生流动但教师难以流动,使得乡村学校更易出现教师富余。南城县此举并非个例,相邻的资溪县前两年就已开始将在编教师选调至事业单位工作,且当时无需考试,双方协商即可。

富余与短缺并存:结构性缺编之困

尽管南城县教师总数富余,但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周林所在学校 88 名学生,编制内有 96 名老师,然而多数老师被借调至城区,实际在岗不足一半。同时,学校缺乏音体美专任教师。陈薇所在学校也类似,语数英主科老师充足,但体育、音乐、信息技术、心理等科目专任教师匮乏,这也是她兼任多门课程的原因。

因此,南城县在报名通知中强调,实际在岗在校任教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物理、化学等紧缺学科的专任教师和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不能报考。一位县域教育研究学者分析,此规定旨在保障教师队伍稳定,避免冲击现有教学管理。

事实上,面对生源萎缩,南城县此前已采取控制教师数量的措施。陈薇了解到,当地已连续三四年未招聘中小学老师,仅少量招聘高中老师。部分学生极少的乡村学校撤并后,老师分流至县城周边新建的小学初中一体化学校。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开数据显示,全省招聘教师人数逐年递减,2020 年招聘 20775 人,到 2025 年仅招聘 2146 名,缩减近 90%。

除控制招聘,当地还调整师资结构。周林介绍,因南城县初中教师编制不足,2024 年 9 月,他们小学几位具备初中教资的同事转至当地初中任教。安雪慧指出,从师生配比看师资或显过剩,但从教育本身而言,老师永远不足,只是地方财政限制了教师编制。上述学者也提到,将教师转至事业单位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地方财政压力。陈薇也发现,自己工资虽未变,但福利明显减少,“以前还有体检,去年就没了”。报名通知强调,拟选调录用人员调动后,工资结构按新岗位计算,2025 年 7 月 1 日起,由县财政按政策标准统筹发放。南城县人社局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教师选调属体制内编制内人员调动,类似事业单位内部调岗,虽教师岗位人员减少、事业岗位人员增加,但因县级财政统筹,人员薪资整体支出变化不大,“如原月薪 4000 元教师,调动后因岗位、职称变化,月薪可能变为 3900 元或 4100 元”。

各地探索:应对学龄人口变化

当前,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逐渐明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统计研究所所长马晓强解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 年)》时提到,受少子化影响,中国面临学龄人口排浪式冲击。学前教育学龄前儿童 2020 年达高峰,小学 2023 年达高峰,初中预计 2026 年入学人数达高峰,高中预计 2029 年达高峰,高等教育预计 2032 年达高峰。自 2035 年起,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学龄人口才会渐趋平稳。安雪慧解释,对应来看,小学教师会最先富余,初高中老师先短缺再富余。由于教师编制特殊,岗位聘任后难解聘,地方需组织教师培训,尤其是小学教师,提升他们转岗能力,促进教师学段转换与区域间统筹使用。

考虑到学龄人口从乡镇向城市流动,不少地方探索乡镇老师向城市流动。江西各地已有诸多实践,赣州市赣县区 2024 年 8 月通知,为化解农村小学师资富余与初中师资不足矛盾,将部分农村小学老师转岗至农村中学任教;丰城市 2024 年 4 月从城乡小学选调 160 名老师至城区初中任教;吉安市泰和县 3 所公办高中 2024 年 7 月下旬面向全市各中小学在编在岗教师选调 59 名高中教师。更大范围内,湖南省邵阳市教育局 2025 年 3 月通知,直属事业单位面向湖南省在编在岗教师选调 29 名教师;广东省英德市 2025 年 2 月从乡镇学校选调 117 名在编老师到市区任教。

安雪慧解释,部分地区曾统筹编制,教师编制缺乏时,事业单位让出部分编制优先保障教师招聘。如今教师富余,各地需因地制宜统筹各类事业单位编制,“同时也要未雨绸缪,为老师提供更多培训”。从师范生培养端看,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乔锦忠指出,为应对师资过剩,未来应稳定部属和省属师范大学招生计划,逐步减少师专和高职高专的师范生招生,确保师资规模与质量。

周林表示,此次报名选调未成功转岗的乡镇老师,2025 年暑假还有转岗至城区学校的机会。“教育局会统一配置教师结构,平衡城区和乡镇供需关系。虽此次转岗不能根本解决师资结构问题,但只能循序渐进。” 在生源变化的浪潮下,各地正不断探索,力求在教师资源配置上找到新的平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