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成为大人,
也要允许自己当个不乖的小孩。
2024 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现场,当槌声落下,整个艺术圈再次为这个日本大叔沸腾。
他的“吊梢眼女孩”拍出了4522万高价。
然而,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创造拍卖神话——2019年《背后藏刀》就以1.96亿港元刷新个人纪录。
他就是倔强反叛的自由天才——奈良美智。
▲《背后藏刀》拍卖会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但最让人费解的是:这些看似儿童涂鸦的作品,凭什么让全球藏家抢破头?
答案或许藏在东京某写字楼里,28岁的白领佐藤由纪把手机锁屏换成奈良笔下的"坏小孩"。
"每次加班到凌晨,看到这个翻白眼的女孩,就像有人在替我说'去他的KPI'。"
▲《青蛙女孩》,成交价9628.4万港元(图片来自网络)
在首尔、上海、柏林......无数像佐藤这样的年轻人,正把奈良美智的画作,变成"社畜圣经"。
这个从小乡村走出来的“日本最贵艺术家”,用最直白的视觉语言,戳中了当代人最隐秘的痛。
▲奈良美智(图片来自网络)
01
被偷走的人生
上世纪60年代,日本青森县的苹果园里,还是小男孩的奈良美智,总喜欢蹲在泥地上画画。
父母忙着打工,两个哥哥嫌他太小,收音机里的摇滚乐成了他唯一的朋友。
"电台主持人比老师更懂我,摇滚歌词就是我的美术课本。"
▲奈良美智童年照(图片来自网络)
他对着苹果树和小动物自言自语,孤独感逐渐渗透进他的血液。
渐渐地,他成了旁人眼里的“怪小孩”,连老师都评价他有“空想癖”。
家乡冬季的漫天大雪和空荡风景,成了他后来作品中苍白背景的原型。
▲奈良美智家乡的记忆地图(图片来自网络)
上初中后,他偷偷把补习费换成各种摇滚乐唱片,并用画笔描摹唱片封面。
像大卫·鲍伊的闪电妆、雷蒙斯乐队的皮夹克......这些图像犹如种子一样,埋进他的心里。
有趣的是,为了能继续瞒天过海地购买这些"精神食粮",他不得不保持年级第一的成绩。
"老师永远想不到,那个乖乖交作业的优等生,满脑子都是叛逆的朋克摇滚。"
▲奈良美智的唱片收藏(图片来自网络)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 28 岁,当时在当美术老师的奈良美智,突然辞去铁饭碗,带着一箱泡面去德国留学。
"所有人都说我疯了,但听到电台里放德国泡菜摇滚时,我就知道必须去那里。"
▲参与摇滚演出的奈良美智(图片来自网络)
在德国留学的日子比想象中艰难:语言不通,存款见底,只能住在没有暖气的阁楼。
最常做的,便是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和自己对话。
而也正因如此,30岁的奈良美智好像又回到了童年的雪地上,找回了最初的自由与孤独。
并在这片情绪土壤上,画出了那张天真又邪恶的脸——"吊梢眼女孩"。
叛逆和迷茫化作画中孩童的三角眼、藏刀的手,甚至头缠绷带的形象。
▲《手持小刀的女孩》(图片来自网络)
"那些年,我的画就是日记。"
粗粝的笔触、血红背景里头缠绷带的小孩、藏在身后的刀具,这些元素在德国时期的作品中反复出现。
▲奈良美智在德国期间的创作(图片来自网络)
有趣的是,正是这种拒绝传统画廊的精英叙事的"地下叛逆感",让他获得第一批拥趸,吸引来多家画廊跟他签约。
尤其是当奈良美智带着这批"德国制造"的作品回到东京办展时,整个艺术圈震惊了。
▲图片来自网络
展览当天,街头排起了长队——
来看展的不仅是传统藏家,更多是穿着破洞牛仔裤的摇滚青年、熬夜加班的OL、逃课的高中生。
美术馆里挤满了平时不会看展的年轻人,媒体报道形容这是"一场孤独者的狂欢"。
▲图片来自网络
更戏剧性的是,这些曾被主流画廊嫌弃"太幼稚"的作品,在二级市场开始魔幻般的升值:
1999年《失眠夜》拍出千万港币时,奈良还住在租来的公寓里吃泡面;
▲《失眠夜》(图片来自网络)
到 2019 年《背后藏刀》创下 1.96 亿港元天价时,连他家乡青森县的苹果农都在问:
"那个画小孩的美智,真是我们这里出去的?"
▲《背后藏刀》(图片来自网络)
02
藏在吊梢眼里的温柔暴击
走进任何一场奈良美智的展览,最先感受到的绝对是那些"眼神攻击"。
数百幅画作里,孩童们用同样的吊梢眼斜睨观众,嘴角下撇成"へ"字形。
▲图片来自网络
艺术评论家总爱将它分析为"反美学"的深意,但奈良的解释简单得惊人:
"这就是我小时候照镜子做的鬼脸。"
▲《No Nukes》(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若仔细观察这些"坏小孩"的进化史,会发现一条清晰的情感曲线。
早期作品里的孩子往往手持刀具、头破血流,背景是刺目的血红或沥青黑。
这是美智在在文化冲突中头破血流时,对外界发出的“别来惹我”温柔警告。
▲图片来自网络
直到 2011 年的东日本大地震,成为他艺术生涯的再一个转折点。
地震当天,美智正在洛杉矶布展。
看着电视里滚动播放的灾情画面,加上不久后父亲的离世,深深的丧失感和无力感使他陷入了反思。
▲《Midnight Truth》(图片来自网络)
几个月后,当奈良美智的新作亮相时,观众惊讶地发现:
标志性的三角眼还在,但眼神柔和了;
颜色从躁动变成了静谧,绷带则化为闪烁的星光。
▲图片来自网络
那个玩世不恭的叛逆小孩,原来有时候也可以安心的闭上眼睛,尝试着和这个世界和解。
"痛苦不会消失,但可以变成夜空里的星星。"
▲图片来自网络
接着,美智也将这份对世界的温柔,返还到了家乡。
他将自己的另一个艺术 IP“青森犬”制成8.5米高的雕塑,捐赠给青森县立美术馆。
▲图片来自网络
这只白色小狗原型为美智小时候没能收养的流浪狗,是他童年深处的自责与孤单的象征。
大雪纷飞时,这个垂着耳朵、眼神忧伤的巨型生物,仿佛也在默默流泪。
▲图片来自网络
没有说明牌,但每个路人经过,都自动放轻脚步。
有人对着它痛哭失声,也有母亲蹲下来对孩子解释:"大狗狗也会难过。"
▲图片来自网络
简易的配色,却刻画着现代面孔才会浮现的复杂表情。
这便是美智的作品,给予所有人的一计“温柔暴击”。
▲图片来自网络
03
允许自己当个"不乖"的大人
在首尔某互联网公司,25岁的程序员金把奈良美智的作品设成电脑桌面。
"上周连续加班四天,组长说'再改一版'时,我差点把键盘砸了。"
"但看到这个小孩,突然就像心里比了个中指一样爽快。"
▲《Girl with Cigarette》(图片来自网络)
在中国,北上广打工人在手机壳印上“吊梢眼女孩”。
“开会时看一眼,就像在心里说了一句脏话。”
▲图片来自网络
奈良展上最常见的情景是:两个陌生人在画前突然对视一笑,“原来你也在这里躲清净”
面对他的作品,有人看到叛逆,有人看到孤独,但所有人都看到自己。
正如他在自传中所写:“我的画不是答案,而是提问。”
▲奈良美智大陆个展(图片来自网络)
粉丝说:“看他的画会想起16岁时偷抽烟的自己——虽然怂,但觉得自己特酷。”
据最新数据显示,奈良的作品在Z世代收藏者中的占比已达37%,远超其他当代艺术家。
六旬大叔笔下的“坏小孩”,成了年轻人的精神图腾。
▲创作中的奈良美智(图片来自网络)
最动人的反馈,来自奈良美智收到的信件。
某封没有署名的明信片上写着:
"您画里那个头破血流还咧嘴笑的小孩,让我第一次觉得,当个'怪人'也没关系。"
▲《无常人生》(图片来自网络)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2023年东京个展上,当记者问"如何看待自己的天价神话"时,63岁的奈良美智会指着观众席说:
"看那个穿骷髅T恤的男孩,他眼里的光才是我最贵的作品。"
▲《失眠娃娃》(图片来自网络)
奈良美智在自传里写:“我永远是个躲在树后画画的小孩,只不过现在这棵树叫‘美术馆’。”
或许这就是奈良美智现象的本质:在人均"情绪管理大师"的时代,他给了我们一个"摆臭脸"的理由。
▲奈良美智个人美术馆「N’s Yard」
那些天价成交的"坏小孩",不过是面照见真实自我的镜子——
当你站在画前会心一笑时,其实是在对内心那个被规训太久的孩子说:
“累了可以臭脸,痛了可以流泪,当个大人也不必丢掉孩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