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作为中国戏曲宝库中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川剧浓缩了千年蜀地文化内涵,其表演真实细腻,幽默风趣,具有浓厚的生活基础和较高的文学价值,深受戏迷喜爱。
2024年9月1日,《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从多个方面对川剧的保护传承作出规定,营造有利于川剧“活起来、亮起来、传下去”的法治环境。
大合影
2025年4月19日上午,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联合成都理工大学举办了“贯彻落实《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学术研讨会”,来自川剧研究创作机构、院团、学校等单位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条例贯彻落实过程中的做法、经验进行了交流,并就执行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有待强化和完善的内容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川剧院院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认为,演员需要通过舞台实践来提升。他还分享了一组数据:2024年,四川省川剧院演出场次超过一千场。“演,是川剧人的本职,也是传承发展的核心。川剧作为舞台艺术中的门类之一,要根据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端的市场特点排演剧目,让川剧人才得到更多的实践层面的锻炼。”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丁淑梅建议传承人、工作室、剧团等进一步细化、明确分工和职责,更加系统地推进川剧剧目的传承工作。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党总支书记林梅则从充实川剧师资力量的角度,分享自己的观点。“一方面学院川剧系正在通过和川剧院团合作,引入院团骨干人才补充师资力量来缓解师资问题,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完善数字化、规范化的教材体系建设,优化‘口传心授’模式,推进教学标准化。”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志全认为,川剧进高校是推动川剧活态传承的重要一环,建议川剧院团等机构与川渝高校加强合作,推动更多学校将川剧纳入通识课程体系中。
四川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秦安建则建议强化川剧特色品牌标识,将川剧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形象辨识度的文化产业品牌。这也得到了陈智林的认可:“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川剧是可以让人感受到慢生活、烟火气的,在游学、研学旅行等领域大有可为。”
此前一天,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在成都举行了理事会换届选举,尹文钱当选第11届理事会会长,丁淑梅、杜林、刘翼、刘欣、郑瑞林、蒋明睿为理事会副会长,樊明君为秘书长,万平等39人为理事。尹文钱表示,接下来理事会将以《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颁布施行为契机,团结最广大的川剧爱好者、研究者,积极主动参与到保护传承川剧研究工作中去,为川剧的保护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图据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