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医晓护的第5447篇文章
你知道课文《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爷爷为什么不到六十岁就去世了吗?这是因为他感染了当时较难治愈的一种病——肺结核。
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感染肺结核,它是“会传染的癌症”。那么什么是结核病?它为什么能传染给这么多人?它又为什么成为难治愈的病呢?我们该怎样应对这种可怕的疾病呢?这一切,都得从看不见的“凶手”结核分枝杆菌说起——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细菌,小小的它能引起如此令人头疼的病,一方面是因为它确实有些出类拔萃的真本事,更是因为它有“异于常菌”的智慧与耐心。
结核分枝杆菌的真本事在于它十分“扛揍”。大家都知道,普通的细菌入侵我们的身体以后会被身体中的“健康卫士”——巨噬细胞吞噬并分解,含恨离世,不能再在我们体内做坏事。但是结核杆菌不同,它被巨噬细胞吞入后不仅能顽强地活着,甚至还能在巨噬细胞体内安家,繁衍后代,以此来壮大自己的“细菌军团”。作为我们身体中尽职尽责的“健康卫士”,巨噬细胞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它请免疫系统的其他巨噬细胞来帮忙杀死入侵者,谁知结核分枝杆菌一点儿也不怕,反而趁机感染前来支援的其他巨噬细胞。免疫系统见杀不光结核分枝杆菌,便派免疫细胞将其团团围住,慢慢地就有可能结出一个像桃核一样的小颗粒,这就是为什么给这种病起名为“结核”病。(3)
结核病分类
知道了什么是结核病,我们不禁产生疑问:结核病具体分为哪几种呢?根据生病的位置是否在肺部,我们可以把结核病大致分为两类:肺结核和肺外结核。肺作为气体交换的“中转站”,它与外界是联通的,而其他器官则不然,因此,肺结核会传染而肺外结核一般不会。
为什么有这么强的传染性?为什么不易治好?
既然结核分支杆菌已经被困在结核中了,它又为何具有这么强的感染性呢?而且为什么肺结核会出现病症反复的现象呢?其实,免疫细胞围成的结核还算牢固,被关进“牢笼”结核分枝杆菌一般无法“越狱”去身体别的地方搞破坏。但你以为它真的甘心一生被困在“牢笼”中吗?其实并不是,它只是在假装休眠,等待一个机会,等待着你的身体不再那么健康,免疫系统不再那么强大,免疫细胞围成的“牢笼”不再那么牢固,它便可能会趁机逃脱,让人生病。这个过程短则数周,长则一生。如果你能让身体保持相对健康,免疫系统较为强大,那么被困住的结核杆菌很有可能就会因为吸收不到营养物质,被饿死在困住它的“牢笼”中,这也是为什么90%的结核杆菌感染者一生都没有发病。一但你的免疫系统变弱,它就有可能趁机重新激活,复制,逃逸,并顺着气管血管淋巴管散播至身体各处,甚至传染给他人。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为这小小细菌的智慧与耐心而叹服,但它“异于常菌”的“聪明”也给我们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全球1/4的人口感染了结核菌,我国5岁以上的人每一百个人中就有十八个人患有结核病,这些数字,触目惊心,但是我们从未妥协,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这些困扰和病痛——
如何应对呢?引入应对该疾病的三个方面:未病,已病,社会态度
在面对疾病时,人总会问出永恒的三个问题:怎样才能不得病?得病了应当怎么治?我们应当怎样对待那些得病的人?
未病——预防
怎样预防肺结核?如果你仔细观察过自己的胳膊,你肯定可以发现大臂上有块白斑或小坑,这是你出生后不久注射的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卡介苗留下的痕迹,正是它帮助你安然无恙地度过了免疫系统最脆弱的儿童时期。然而,卡介苗并不是注射一次终生有效的疫苗,它的效能会随着接种人的年龄增大而逐渐降低。当你渐渐长大,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就更应当注意预防结核病。我依据传染病预防的基本原理给出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遇到有类似肺结核症状的人,如咯血、痰中带血、盗汗、呼吸困难、午后潮热、低烧、胸痛,要劝他及时去医院检查,并进行隔离。早发现,早治疗,这不仅是对病人自己负责,更是对周围的人负责。
2.切断传播途径
(1) 劝导他人不随地吐痰、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口鼻,否则,结核分枝杆菌就会随着痰液或咳嗽时产生的飞沫传播到他人。
(2) 少去人多的密闭空间,如网吧、酒吧等,注意房间的通风。密闭空间让人们呼出的废气集中起来,也就让结核分支杆菌集中了起来,形成“细菌军团”,比起流通空气中“单枪匹马”作战的结核分支杆菌,你觉得谁更容易打败你的免疫系统呢?
(3) 如果担心免疫系统打不过“细菌军团”,别忘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悄悄远离咳嗽的人也是明智的选择。
(4) 对患者的餐具进行消毒,被褥衣物多在太阳下暴晒。患者使用过的东西可能会存在结核分枝杆菌,高温或者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有效杀死结核分支杆菌,削弱“细菌军团”的力量。
3.保护易感人群
(1) 注射卡介苗,儿童的免疫力是很脆弱的,而卡介苗可以帮助免疫系统有效应对结核分枝杆菌。
(2)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身体的各个系统,促进全身体液循环,让免疫细胞充分地在全身“巡逻”,有助于它们歼灭“敌军”。
(3) 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免疫细胞疲于应战,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已病——规范治疗及其原因
前面我们提到过肺结核因为某些原因难治愈,如果不幸感染了肺结核,那么怎么做才能尽早痊愈呢?其实,肺结核的难治愈,不是难在没有有效药物或治疗方案上,而是难在患者不能坚持做到长期、规范服药。“及早发现,规范治疗”是我们应对结核病的唯一途径,及早发现是指无论是他人还是自己,一旦出现了疑似肺结核的症状,一定要及早去医院检查,不要忽视,不要隐瞒;规范治疗是指根据医嘱,按时按量坚持服药至少6个月,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偷懒、出现间断,或者是看到表面症状消失就不再服药,等到复发时再继续服药,这些行为会使结核分枝杆菌成为“超级细菌”,产生耐药性,患者的肺结核就很难被治愈了。
社会应当对结核病患者采取的态度
肺结核的恢复也与保持好心情有关。生病的时候是人最脆弱的时候,结核病患者已经承受着身体上的折磨,请对结核病患者多一点关爱,多一点包容,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爱。
总结与展望
在人类跌跌撞撞走过的漫漫历史长途中,每次与结核病的交锋都擦出了人与自然智慧的火花,人类依靠不懈的努力渐渐在与疾病的战斗中逆风翻盘。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终止结核病策略”,主要内容是在2015年的基础上,到2035年实现结核病死亡率下降95%,发病率下降90%,2025年分别减少75%和50%,同时不再因结核病对家庭造成灾难性支出。2025年将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这个主题是多么令人动容——从前,我们只谈努力;今天,我们终于有勇气,坚定而自信地说出“终结”。
参考文献:
(1)《鲁迅传》2010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刘再复著。
(2)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预估。
(3)Barberis I, Bragazzi NL, Galluzzo L, Martini M. The history of tuberculosis:
from the first historical records to the isolation of Koch's bacillus. J Prev Med Hyg.2017;58(1):E9-E12.
(4)Dubos R, Dubos J. The White Plague: tuberculosis, man and society. Boston: Little, Brown & Co.;1952. pp. 7-7.10, 13-14, 70-73,91,98,203.
(5)Murray JF, Rieder HL, Finley-Croswhite A. The King's Evil and the Royal Touch:the medical history of scrofula. Int J Tuberc Lung Dis.2016;20(6):713-716. doi:10.5588/ijtld.16.0229
(6)Yaqub F. Historical profile. Selman Abraham Waksman.Lancet Respir Med. 2014;2(9):694-695. doi:10.1016/s2213-2600(14)70210-3
(7)《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013年9月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同济大学医学院
唐畅之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