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7位开国中将里面,有一位还是非常特殊的。当时在授衔后,有的上将站在他面前敬礼称呼“老首长”。这说明他的资历还是非常老的,他就是詹才芳。



詹才芳是红四方面军出身,参加革命很早。早年间参加了黄麻起义,是“木兰山72英雄”之一。后来,他更是担任了军政委。经历了抗日战争到了解放战场上,詹才芳担任纵队司令员,到了1949年,他也担任第46军军长。

这也是他在1955年仅被授予中将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他曾经的五位警卫员同样都成为了开国将军,其中一位竟然比他的军衔都高。

像赫赫有名的许世友都曾是他的部下。当年许世友当班长的时候,詹才芳是他所在连的连长。而名气很大的陈锡联,在参军后不久,就做过他的警卫员。

陈锡联外号“小钢炮”,打仗那是一个猛,敢打善打硬仗、恶仗。他也是被誉为“打仗数第一”的开国上将。



陈锡联14岁参加革命,受詹才芳的影响很大。当时陈锡联的家曾是红军的秘密联络点,有一次詹才芳为躲避敌人的追捕,曾藏到了陈家。所以最初他们还是颇有渊源的。后来陈锡联想当兵,詹才芳就把他带在了身边,当了自己的警卫员。

后来的陈锡联逐渐成长,打仗非常猛,也属于文武双全,在解放战争时期还担任二野的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他不仅担任过炮兵司令员,还曾长期担任大军区司令员。

两人的感情也挺深厚,即便是到了建国后,陈锡联职务高于詹才芳,但他见到昔日的老首长依然很尊重,詹才芳也被称为“首长的首长”。

除了陈锡联之外,还有一位中将也曾是他警卫员,这一位同样赫赫有名,他就是王近山。王近山是《亮剑》里面李云龙的原型之一,两个人在很多方面还是非常类似的。他在战争年代以“疯子”著称,打仗是不要命的人。

王近山15岁就参了军,曾担任詹才芳的警卫员。当然,后来的王近山经历了太多的战斗,他也在一次次的得到了磨练,并且成长为了一名红军的师长。

抗战期间,他在129师,从一名副团长成为了386旅旅长。要知道,这个旅的首任旅长可是赫赫有名的陈赓大将。可见,王近山在抗战期间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的。



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刘邓麾下,更是威名赫赫。他所率领的6纵所向披靡,中野很多恶仗、硬仗、关键仗是六纵打的。1949年,王近山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2军军长、政治委员。

王近山是一个个性非常突出的战将,关于他的故事也非常多。可惜,建国后的王近山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

除了他们两位外,还有三位开国少将也都曾是他的警卫员。

甘思和

甘思和从小就参加了革命,曾在红四方面军军需处工作,后来又去红31军司令部当文书。红四方面军“肃反”期间,甘思和不幸被卷入其中,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危机时刻,他被詹才芳给救了,还做了他的警卫员。



抗战期间, 他在华北大地坚持抗日,担任冀南军区第三分区政治部主任,为冀南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和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4纵队41旅政委、第三兵团第14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任华北军区第70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谭知耕

谭知耕很小就加入了儿童团,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他同样是在肃反期间,被詹才芳给救了。后来,他担任过31军军部警卫营第二连政治指导员。

抗战开始后,他调去了新四军工作,担任过新四军第4支队14团参谋长,新四军第2师12团参谋长、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期间,谭知耕曾出任华野第四纵队11师师长。到了1949年2月,他又担任了三野的师长,还在建国初担任了副军长。不过没多长时间,他又投身教育事业,担任华东军区第四步兵学校校长,后又去了海军,任南海舰队司令员。

邓岳

邓岳12岁就参加了红军,16岁就做了连长。不过他因为一次战斗的失利,就要被处决了。詹才芳刚好路过看见,问清情况后,将其解救出来,之后担任詹才芳的警卫员。

之后的邓岳在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等,他也逐渐成长。



抗战期间,他担任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后来还任八路军第129师新四旅第十团副团长。

解放战争期间,邓岳担任东野第三纵队第七师师长,东野有五个主力师,其中之一就是7师,这少不了邓岳的功劳。

邓岳更是在韩先楚率领下一路从东北,打到了海南。在1955年,邓岳被授予少将军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