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很多中小学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只要老师职称晋了副高,就把学校能辞的工作都辞了,比如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等,有点门路的甚至连课都不上了,或者上一门不考试的科目。总之就是尽最大能力少干活或者不干活。
那中小学为什么会存在“副高”现象呢?其实都是职称惹的祸!
第一:学校经常用职称拿捏老师们,导致一些老师为了评职称超负荷工作!
现在的学校,职称就是管理老师们的法宝,领导们经常用职称来拿捏老师们。
学校的任何工作都可以和职称挂钩,比如继续教育,如果不学习就不能评职称;比如班主任,如果不干就不能评职称。更别说考勤、荣誉、教学成绩等等,都和职称评审有关,反正领导知道大家都很想晋升职称,就用职称百般刁难老师们。
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为了评职称,不得不担任教研组长和班主任,进行超负荷工作,因为每多干一项工作,在职称评审时积分上就会加分。所以一旦他们晋升了副高,就不再干了,学校也拿捏不了他们了。这也是很多副高老师在学校敢理直气壮躺平的主要原因,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第二:副高基本就是中小学老师的天花板了,评上副高意味着到顶了。
副高现象为什么在中小学比较严重?就是因为副高职称基本就是中小学老师的天花板了,不可能再进一步晋升了。
副高上面还有正高,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学老师来讲,基本不可能再晋升正高。因为正高要求的条件都非常高,很多荣誉必须是国家级的,对于普通老师来讲根本就不可能,就算是很多校长也不太可能。既然职称已经到顶了,那还有努力工作的必要吗?所以很多晋升副高的老师基本都躺平了,能辞的工作都辞了,反正谁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评上副高的老师,职称到位了,待遇也上去了,可谓最幸福的老师了,所以为什么还要努力奋斗超负荷工作辛苦自己呢?
第三:评上副高的老师大多数也快五十岁了,精力和身体也不行了,干不动了!
评上副高的老师为什么要躺平,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年龄大了,身体和精力确实也跟不上了。
目前中小学能评上副高的大多数也快五十岁了,对于五十岁的女性老师来讲,距离退休也不远了最关键的是,她们把自己的青春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已经超负荷工作几十年了,也该歇一歇了。就算没有评上副高,各个学校对临退休的老师也会照顾,适当减轻一点工作量。很多学校不会再让临退休的老师担任班主任、教主科,甚至不要求交教案、听课记录等等。
当然,很多老师也希望副高老师能够躺平,这样那些年轻的想评职称的老师才有机会,所以他们躺平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副高”现象是中小学特有的,也是职称造成的必然结果。
副高现象带来的最坏影响就是:老师教学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职称。
评上副高之前,老师们挖空心思弄课题、要荣誉、上公开课,很可能还耽误正常的教学工作。评上副高后,更没理由努力工作了,反正待遇已经封顶了。老师们本应该一心一意扑在教学上,扑在学生身上,但现在的老师从上班的那一刻就在为职称而战了。
最关键的是,职称导致老师之间待遇差距巨大,引发内部矛盾。因为职称受名额限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在五十岁之前评上的,很多老师辛辛苦苦一辈子最后可能连一级也评不上。大家同样的工作,同样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业绩,最后待遇却相差几千元,这对那些评不上的老师真的公平吗?
教师职业是现在最内耗的一个职业,大量的老师把精力用在了非教学事情上,用在了拼职称上。最可怕的是,尽管如此,仍然有大多数老师临退休也评不上副高,职称上不去待遇就上不去。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现在却是争名夺利,一切都是职称惹的祸呀!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