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虽然年仅24岁便因病去世,但实际上他的后宫妃嫔数量并不少,只是大多为低阶妃嫔。而正是这些位份并不高的妃嫔,为顺治帝生下8子6女:

庶妃董鄂氏,生皇次子福全,康熙朝被尊封为宁悫妃;



庶妃巴氏,是为顺治帝生育子女数量最多的后妃,生一子两女,一子为皇长子牛钮,巴氏后被尊为笔什赫额捏福晋;

庶妃佟氏,生皇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登基后将生母尊为圣母皇太后;只可惜佟氏仅在太后之位上半年便去世了,被追谥为孝康章皇后;

董鄂妃,生皇四子荣亲王,是顺治帝一生的挚爱,去世后被追封为孝献皇后;



庶妃穆克图.塞穆肯,生皇八子永干,永干8岁夭折,穆克图氏在康熙朝被尊为塞穆肯母福晋;

庶妃唐氏,生皇六子奇绶,奇绶七岁夭折,而唐氏则是在康熙朝时被尊为绥赫母福晋;

庶妃牛氏,生皇七子隆禧,隆禧被康熙封为和硕纯亲王,只可惜20岁早逝;

杨喇亥娘福晋,生和硕恭悫公主,和硕恭悫公主是顺治帝六女中唯一一位长大成人的公主,为朝政需要下嫁鳌拜的侄儿;

庶妃乌苏氏、庶妃纳喇氏,均为顺治帝生下一位公主;



而最后一位,也为顺治帝生下一位皇子,这一位便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陈图塞尔福晋陈氏。陈氏还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她是顺治帝后宫中唯一一位幽禁而死的后妃,而他的儿子被康熙册封为亲王,她的长孙女被康熙抱入宫中抚养,最终被晋封为固伦公主。

01

在顺治一朝时,因满清刚入关,后妃们的等级还比较简单:

皇后、皇贵妃、妃、福晋、庶妃(小福晋、格格)。

为顺治帝生下皇子公主的,便大多为庶妃,而且一开始仅为最低等的格格而已。

像康熙皇帝的生母佟氏,因出身汉军旗,刚入宫时便仅为格格,后因生下皇三子玄烨才享受小福晋级别的待遇;待儿子登基称帝后,才开始享受福晋级别的待遇,在康熙元年十月被正式尊封为圣母皇太后之后,才与康熙的嫡母孝惠章皇后享受一样的待遇。



再比如皇次子福全的生母董鄂氏,因出身满清勋贵家族——何和礼系董鄂氏一族,刚入宫时便享受小福晋级别的待遇,到了康熙朝被康熙皇帝尊封为宁悫妃,并且搬到了儿子福全的王府居住,得以颐养天年。

而陈氏,便是顺治帝众多庶妃中的一个,在后宫的地位以及待遇比格格要高一些。

陈氏究竟是何出身、哪年入宫、何时得到顺治帝的宠幸,史料中并没有记载,不过最起码在顺治帝八年时陈氏便已经成为顺治帝后妃,因为在顺治帝九年三月时,陈氏已经为顺治帝生下了一位公主,为顺治帝最年长的公主。只可惜,公主不足两岁便夭折了。

看陈氏的姓氏,可能有人会觉得:陈氏是汉女入宫。



这一点是可以排除的,顺治一朝时,确实有官员曾奉朝廷旨意前往扬州挑选汉女,但是兵科右给事中季开生听闻后便主动上疏劝谏顺治帝。顺治帝给季开生的回答是:

太祖、太宗皇帝在时便定下规矩,后妃不得选汉女,所以宫中从来都没有汉女。

在顺治帝的后宫中,仅有一位汉女出身的后妃,就是恪妃石氏。

石氏是是户部侍郎石申的女儿,顺治帝在满清入关、入主中原地区后,为了尽快收服汉人的心,而将石氏选入宫中。石氏虽然是汉女出身,但是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皇贵妃董鄂氏、废后静妃博尔济吉特氏,位居五福晋之首。

顺治帝让石氏入宫,完全是出于朝政的需要,所以顺治帝虽然宠石氏但是并不爱石氏。



而陈氏,有孝庄太后的懿旨在,便不会以汉女的身份入宫:

后妃之选,例不得及汉女!

而陈氏能够在入宫后享受小福晋级别的待遇,比康熙的生母佟氏地位还要高,便可推断陈氏的出身应该是不错的。

02

在生下皇长女五年后,陈氏再次怀孕,而且这一次陈氏生下了一位皇子,为顺治帝皇五子,顺治帝为其取名为常宁。

能够时隔五年,先后生下两位皇子公主,便可见陈氏还是比较得宠的一位妃嫔。

然而顺治十三年,董鄂妃的入宫,让陈氏感受到了威胁。

顺治十三年八月董鄂氏入宫,刚入宫便被封为贤妃,仅一个月后直接晋封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顺治帝对董鄂妃也几乎到了专宠的地步,除了汉女出身的石氏还能与董鄂妃分宠外,其他的后妃都失了宠。



陈氏作为昔日还算得宠的后妃,又如何能忍受呢?

时间久了,陈氏便越来越嫉妒痛恨董鄂妃。

甚至因为嫉恨董鄂妃,而诅咒皇贵妃。

此事被发现后,孝庄太后便将其囚禁了起来。

并且不允许常宁去看望自己的生母,被打入冷宫的陈氏,没多久便病逝了。

而陈氏,也成为顺治帝后宫中唯一一位幽禁而死的后妃。

也正因为陈氏去世的比较早,陈氏仅被称之为陈图塞尔福晋,而未跟其他活到康熙朝的太妃一样,被康熙皇帝尊为额涅(母亲)福晋。

陈氏虽然早逝,但是她的子孙后代也得到了延续:



儿子被封亲王

孙女虽为亲王女,但被晋封为固伦公主

这究竟是为何呢?

03

顺治帝病逝的时候,常宁仅五岁,作为顺治帝第五个儿子,自然不会议储。

最终8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史称康熙皇帝。

因康熙皇帝尚且年幼,便由四位辅政大臣辅佐朝政。

然而鳌拜跋扈,虽然在辅政大臣之首、赫舍里皇后的祖父索尼,孝庄太后等人的运作下,康熙得以提前亲政,但是只要有鳌拜在,康熙便不能做到真正的亲政。

为了尽快除掉鳌拜,康熙自然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



在此背景下,已经15岁福全、康熙的二哥被封为和硕裕亲王,开始参与朝政的处理。

而这一年,常宁尚且只有11岁,自然还没有能力帮助康熙。

康熙八年,鳌拜被除掉了。

真正掌握大清实权的康熙皇帝,自然更加需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除了赫舍里皇后的娘家人、二哥裕亲王福全、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母族外,康熙自然还是需要自己的亲兄弟们,如此背景下,康熙十年,已经15岁的常宁被正式册封为和硕恭亲王。

康熙十三年,隆禧也到了15岁时,被封为和硕纯亲王。

便是在常宁被册封为亲王的这一年,他的长女出生。

常宁的长女虽然是庶福晋晋氏所生,非嫡女,但是作为恭亲王长女,从一出生便备受关注。

而很快,康熙便将其抱入宫中抚养,收为自己的养女。



这一年,康熙已经先后生三子两女,为何还要将侄女收为养女呢?

当然这是康熙给与弟弟格外的恩宠,毕竟作为亲王的庶女,长大后顶多被封多罗格格出嫁。

而作为皇帝的养女,便不同了,最起码也要封和硕公主出嫁。

其次,康熙虽然已经有五个皇子公主,但是这五位皇子公主在康熙十年到康熙十二年全部夭折。

如此一来,“膝下寂寞”的康熙便想到了将侄女收为养女。

这也是为了为日后的和亲做准备,毕竟皇家公主下嫁蒙古是惯例。

值得一提的是,常宁的长女虽然是康熙的养女,但却跟康熙其他的女儿一起序齿,被序齿为大公主。至于康熙亲生的女儿,则是从皇次女开始序齿。

仅这一点,便可见康熙对这位养女的重视。



04

康熙二十九年,大公主被册封为和硕纯禧公主下嫁蒙古科尔沁部头等台吉博尔济吉特.班第。

便是在纯禧公主下嫁蒙古的这一年,其生父常宁被封为安北大将军,率领右翼大军跟随康熙皇帝一起亲征噶尔丹;至于纯禧公主的伯父裕亲王福全,则是率领左翼大军。

可想而知,此时的常宁有多受康熙的器重。

康熙四十二年,常宁病逝了,终年47岁。

而纯禧公主则比较长寿,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病逝后,雍正帝登基。

雍正帝继位后,对这位长姐亦是十分尊重,将长姐晋封为了固伦纯禧公主。

纯禧公主虽然是亲王女,但是却得康熙、雍正两朝皇帝重视,一位将其封为和硕公主,而另一位则是将其晋封为固伦公主。



对于纯禧公主而言,也已经是死而无憾了。

这一年纯禧公主的夫君班第去世,纯禧公主得到雍正帝的准许后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京城。

纯禧公主并非孤身回到京城,而是带着自己的儿媳一起,纯禧公主请求雍正帝给自己的儿媳“格格”的封号。雍正帝看重长姐,给了纯禧公主儿媳县君的封号。

乾隆十年,纯禧公主病逝,终年71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