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贺龙唯一的儿子参加了当年的高考,但是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没能如愿清华,于是他就想请求父亲帮忙,贺龙直接拒绝了儿子。
儿子并没有埋怨父亲,只是觉得自己有些不甘心,一心想上清华的他瞬间绷不住自己的情绪哭了起来,从小就很疼爱儿子的贺龙看不得这样的情况。
思虑再三之下,决定去一趟清华打听一下情况,就对自己的家人说道:我去清华找个人,看到这样的情况,贺龙一家非常的吃惊,
自己不允许开后门,自己却上清华找人,贺龙是怎么打算的,他的儿子上了清华没?
1. 老来得子
1946年,革命的烽火仍在华夏大地燃烧,贺龙在战场上纵横捭阖,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此时的他,经历了诸多风雨与沧桑后,命运即将赐予他一份珍贵的礼物。
在延安的一个普通窑洞里,贺龙的妻子薛明正经历着分娩的剧痛,窑洞外,天空阴沉,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新生命而紧张。
贺龙在窑洞外来回踱步,平日里战场上的果敢与坚毅,此刻都化作了满心的担忧与期待,他时不时停下脚步,望向窑洞的门,眼神中满是焦急。
窑洞里,薛明紧咬着牙关,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每一阵疼痛袭来,她都在心中默默为自己鼓劲,也为即将出生的孩子祈福。
接生婆在一旁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不断轻声安慰薛明。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漫长,每一秒都充满了煎熬,终于,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打破了紧张的氛围。
贺龙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不一会儿,接生婆满脸笑容地走出窑洞,向贺龙道喜:“贺司令,是个儿子!”贺龙激动得眼眶微微泛红,大步走进窑洞。
他走到床边,看着虚弱却满脸幸福的薛明,又看看襁褓中皱巴巴却充满生命力的儿子,心中满是柔情,这个孩子的到来,对于贺龙来说,不仅仅是生命的延续。
更是在艰难岁月里的一抹温暖与希望,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很多家庭支离破碎,亲人离散,而这个小生命的诞生,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贺龙的世界。
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开始为自己的儿子取名,因为当时正在下雨,贺龙的战友就想取名为:雨生,后来好友关向应取名为:鹏飞,寓意大鹏展翅,有着美好的未来。
后来,好友关向应病逝,贺龙为了纪念好友,贺龙就将儿子的名字叫为贺鹏飞,这个名字,承载着贺龙对儿子的期望以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伴随着贺鹏飞的一生。
2. 落榜清华
50岁的贺龙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自然是对其非常的上心,在鹏飞很小的时候就很是疼爱他,但他依旧不会懈怠,硬是持续贯彻自家的军队纪律。
在要求鹏飞读书增长见识的同时,还要求他时常下地干活,参与民众的生活,每到晚上的时候,鹏飞的手上都是干活时候的水泡,疼痛难忍。
当看到父亲满手是茧,就觉得自己的水泡不算个事,渐渐地,鹏飞培养出了广泛的爱好,读书的兴趣也提高了不少,此时的贺龙想让他参军,报效祖国。
但是,鹏飞想考清华大学,贺龙得知后并没有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参军,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他便支持鹏飞的意见。
1963年,炽热的9月,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贺鹏飞踏入高考考场,志在考入清华大学,这不仅是他的梦想,也是父亲贺龙的期望,贺龙虽身为开国元帅。
却始终对子女要求严格,教导他们要靠自身努力去实现理想 ,而贺鹏飞也一直努力践行着,放榜之日,贺鹏飞满心期待地前往查看,然而,那榜单上并没有他的名字。
仅仅只差几分就与梦中情校失之交臂,这样的消息对鹏飞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高干的家庭有保送的政策,因此,鹏飞就将上大学寄托在了父亲的身上。
贺龙得知儿子落榜的消息后,并没有如贺鹏飞所愿,利用自己的身份去为儿子争取机会,他看着儿子,眼神中满是慈爱却又无比坚定。
父亲说道:“要想实现人生理想,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努力,没有第二个途径,” 贺龙明白,走捷径获得的机会,无法让儿子真正成长,凭借自身努力取得的成果,才是最坚实可靠的。
鹏飞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顿时感到失望,但是他也能感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他知道,父亲对他的爱并非溺爱,而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靠自己本事立足的人。
3. 后来的生活
经过高考落榜的事情之后,鹏飞的心情非常的差劲,自认为自己在考场上的发挥很是稳定,但就是没能考上清华,看到儿子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
贺龙不得不前往清华大学走一趟,临出门之前还向家人说出了自己的去向,就是前往清华大学走一遭,儿子听后大喜,心里想着肯定是为自己的事情。
来到清华大学之后,校长亲自迎接,但贺龙觉得没必要,来到校长办公室,双方交流后明白了贺龙前来的原因,校长当即表示可以破格录取贺鹏飞。
贺龙听到这样的话语,直接就拒绝了,他一直贯彻着不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开后门,贺龙此次来到这并不是开后门,而是想询问一下鹏飞没有考上的原因。
随后,校长便说出了其中的原因,鹏飞报考的专业今年人数暴涨,我们自然是要择优录取,所以才会比往年的分数要高一些,了解情况之后,贺龙马上回到家。
将贺鹏飞喊到自办公室,对其说道:“刚才我已经问过清华大学的校长,你没有考上是因为今年的人数暴涨,竞争更加的激烈,所以,你才会落榜,但这并不代表你没有努力。”
如果自己还想继续考清华大学的话,父亲还是非常支持你的,鹏飞也是被父亲的话语暖到,随即表示自己想复读,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
终于,在1964年,贺鹏飞再次踏入高考考场,凭借扎实的知识和沉稳的心态,成功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当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心中满是激动与自豪。
这份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成果,比任何东西都珍贵,而贺龙看到儿子的努力有了回报,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深知,未来的道路,他定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坚定地走下去。
在贺龙去世的8年后,鹏飞如父亲所愿参军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中国海军,只是贺龙没能看到自己儿子穿上军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