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近日报道,美国乌克兰事务特使凯洛格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称,乌克兰未来有可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柏林那样被“分区驻军”,也就是将乌克兰划分成多个控制区:英国和法国部队部署在乌克兰西部,乌克兰军队驻守该国中部,凯洛格的这番言论在国际舆论场上引发轩然大波。在柏林墙倒塌30多年后,凯洛格提出的方案被指陈旧,且带有鲜明的冷战色彩,目的就是让美国当“甩手掌柜”,让欧洲人“顶雷”。



特朗普(资料图)

此次会谈聚焦俄乌冲突解决方案,从媒体透露细节看,美国展现推动冲突尽快结束的意愿。普京提出,俄罗斯媒体报道称,要求美国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东部包括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地区的主权。这直击俄乌冲突核心领土争端,特朗普政府尚未回应。美国同时面临与多国的贸易摩擦和乌克兰战事压力,外交决策陷入两难。几乎同时,美国国务院接受驻乌克兰大使辞呈,让人猜测其对乌政策变化。

显然,美国提出的这个“分区驻军乌克兰”的方案,现在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当然就是俄罗斯的态度。尽管美国这一方案从表面上看“有利于俄罗斯”,俄外交部无任所大使米罗什尼克向媒体表示,“美方提出的有关将乌克兰分割成不同控制区的想法,虽说是冻结冲突的方案之一,但这有可能导致冲突新的升级。”俄方之前也不止一次指出:无法接受冻结俄乌冲突的方案,“这将被西方用来加强乌克兰的军事力量。”

随后美国总统特朗普抨击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购买“爱国者”防空系统的请求。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准备以150亿美元的价格从美国购买10套“爱国者”防空系统。他指出,部分欧洲合作伙伴可能会加入其中并为这笔交易提供资金。“保护乌克兰有几个步骤。第一步:一套耗资15亿美元的防空系统;我们准备购买至少10套系统,覆盖一些只住有平民的城市,以及人口密集的市中心……我们会找到这笔钱,我们会支付所有费用。”

除了直接购买之外,泽连斯基还有个B方案,即要求美国授权乌克兰生产“爱国者”和配套导弹,但考虑到技术敏感性以及乌克兰的实际能力,连《战区》都认为可能性很低。应该说可能性低的不止是授权生产,实际上恐怕连乌克兰购买“爱国者”,也许都不太容易。《战区》指出,就算乌克兰能拿出150亿美元或更多的钱来向美国购买武器装备,以美国目前的产能以及积压的订单来看,这些武器装备也需要数年时间才能送到乌克兰。

然而美国口头上信誓旦旦地对盟友承诺“对你们的支持是坚若磐石”的,但不想提供所谓安全保障的时候,人家美国有一百个、一万个的理由可以推脱。其实这本来就是国际关系当中不变的规则,大国博弈当中,小政治实体、小国其实都是棋子而已。可悲的是,由于他们处于大国博弈的风口浪尖之上,棋子往往还误认为自己是棋手,但最后都逃脱不了被摔进谷底而销声匿迹的命运。

在这样的“历史性氛围”下,俄乌冲突的结束就被包装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世界再平衡”。然而这种叙事的核心,是美国独断的强权逻辑,是不容置喙的单边解决方式。在此情况下,乌克兰从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博弈参与者,而始终只是被安排、被利用、被交换的对象从“北约承诺”到“全面援助”,从“反攻希望”到“停火框架”,一切话语都掌握在外部。泽连斯基如今面对的不是选择冲突与和平,而是接受什么样的和平代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