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ID为“地热研究所狼妈”认证为“科学科普博主”的微博账号昨天早上发布了一条所谓的“临震信号”。


这个账号根据的各地“动物异常”,预测未来中国“48小时内6+地震登陆”,声称这封署名“中国广州 地热研究所 梁佩瑜”的信已经转发到了“中国地震台网地震预测交流群”。
这则微博引起了一些讨论,传统媒体跟进采访了广州地震局进行了澄清。


先说结论:一切都很荒唐。
一:广州地热研究所并不存在。最接近的科研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地热能利用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地热能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在广州能源所网页搜索“梁佩瑜”,无相关信息。



同样,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也查无此人。

二:这个人真实性存疑。


先不说明显是AI生成图片的个人照片,为了避免错漏,我在谷歌学术、知网和万方学术等学术数据库搜索“梁佩瑜”,所得信息没有任何与地质、地震相关方向的结果。




同名者中有一个工作单位为“广州市图鉴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的城市规划方向工作人员和一个广州的小学教师。
当然,也有可能我孤陋寡闻,搜索盲区太大,如果“广州地热研究所”和“梁佩瑜所长”真有其人,愿各位提供信息,我在这里也先预防性道个歉。
科学并不讲究出身,一个人说的事靠不靠谱,与头衔并无直接关系。诺奖得主卖假药的也有的是,重点是看ta的表述本身。
三:所谓“动物异常行为”不靠谱。什么母猫叼小猫,猫半夜叫,因为这几天正好是广州流浪猫今年第一波小猫出窝的时候,我小区的猫友正在收集小猫信息推动领养。至于乌龟不下水,我昨晚还失眠了呢,这种极其分散的个例毫无统计价值。
四:“地震预报”是一个特别容易出“民科”的领域。地震的社会关注度高。大范围来说地震发生足够频繁,从个体人类角度地震又足够稀少。全球每年仪器探测到的地震数量超过五百万次,四级以上地震约三千次,六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约一百次。只要靶子足够大,飞镖总是能扎上的。在这个领域里的野生专家都特别喜欢艾特九十岁的汪成民老先生。



因为他当年“预测”成功了唐山地震。但是很遗憾,只要勤预测,总是能“预测”到什么的。尤其是在一些活跃的地震带上。比如环太平洋区域,预测东京、洛杉矶、黄石公园出大地震,就毕竟容易“预测成功”。而汪老先生的“经验”就没有成功复制过。可重复性,是科学检验的金标准之一。


如此理直气壮,我是有底气的。作为一个古早微博谶纬望气成功“预测”重大国际事件的“科普博主”,我那个领域比地震预测可难多了。但是我就此金盆洗手了不是?
五:同为“科学科普博主”,我比较好奇的是这个账号是怎么被认证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