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孙玉兰,今年62岁,初中文化,来自一个小县城的农村。
我年轻时在镇上的供销社干了二十多年,后来单位改制,我被安排提前退休,现在每月有2000块退休金。老头子早年走得早,留下我一个人拉扯女儿长大。
我只有一个孩子,女儿叫林晓,今年35岁,大学毕业,在县城一家私企做文员,工资不高,孩子刚上小学。
女婿是外地人,结婚以后一直不太待见我,话不多,脾气也不大好。
女儿婚后生活不算富裕,常常跟我抱怨生活压力大、房贷紧张、孩子补课费多。
我心疼她,从她刚结婚那年起,我就每月固定给她5000块钱,帮她补贴家用。
我原本以为,自己多多少少算是个“后援团”,哪怕不能给她大富大贵,也能让她比别人轻松些。
可前几天的一幕,却让我彻底醒悟了。
那天我去菜市场买菜,竟看到亲家母正在给人打扫新房,戴着口罩、围裙,一边擦地一边喘着粗气。
她今年也快60了,跟我一样没什么退休金,靠打零工过日子。
我惊讶地上前打招呼,她一抬头,满脸是汗,眼神里却没有一丝怨言。
那一刻,我心里突然一沉。
02
我和亲家母张秀华是老相识了。女儿和女婿谈恋爱时我们就见过几次,她人不多话,干活利索,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
婚礼那天,她拿出的彩礼钱全是她自己一点点攒的,还借了一些。我当时心里还挺感激,觉得这亲家挺实在。
可谁能想到婚后几年,她竟然过得比我还苦。
原来她和老头子早年离婚了,一个人在村里守着破房子过日子,没退休金,连医保也是最近几年才有的。
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她从不伸手要钱,靠打扫卫生、做饭、照看孩子挣点辛苦钱。
她不愿来县城住,说“人家小家子气,我这老骨头搁哪儿都碍事儿”。
而我呢?
为了女儿一家人过得好,退休金一分不剩全贴了进去,还卖了老家的宅基地换了点钱,帮他们换了个大一点的房子。
可换来的是什么?
女儿越来越觉得我帮是应该的,女婿从不说一句感谢,甚至有一次在饭桌上说我“管得太多”。
那顿饭我没吃完,默默走了。
女儿后来在微信上说,“你别跟他一般见识,他嘴笨。”我心软,也就没再计较。
可那天在菜市场看到张秀华,我真的忍不住了。我问她:“你怎么还干这个,身体吃得消吗?”她笑着说:“不干活咋办?我又不想跟他们住,给别人干点活挣点钱,自己买点菜,也不求人。”
她的那句“不求人”,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
回家的路上,我越想越难受。
我想起前几年女儿坐月子,我白天黑夜伺候她和孩子,夜里孩子哭我第一个醒,连女婿的袜子我都洗过。
那时候他们说“妈,等我们稳定了,一定好好孝顺您。”可现在呢?
每次我说腰痛,他们就说“您年纪大了,注意休息”;我说这月钱紧,他们就说“妈,就帮我们最后一次”;我说想搬过去住一段,女婿就说“这房子太小,您不方便”。
我真傻,真是怎么都想不到,自己把一生的积蓄都搭进去了,却换来一个“您不方便”。
我开始回忆,这些年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或许,是我太宠女儿了。她小时候成绩好,我省吃俭用给她报补习班;上大学我靠借钱供她;她结婚我拿出所有积蓄替她买家具;她生孩子我包办所有事,怕她累着,怕她烦。
而她,从来没问过我:“妈,你够不够用?”
一个月前,我实在撑不住了,跟她说:“晓晓,妈最近身体不太好,钱也不太够用了,下个月开始就不给你打钱了。”她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说:“妈,等我发了年终奖再说吧。”
我说:“不是说着玩儿的,我是真没法再贴你了。”
“那你想让我怎么办?”她的声音突然拔高,“我们房贷还欠着,孩子学费一万多,生活压力你又不是不知道!”
我一时间哑口无言。
“妈,你以前不是都说钱不重要,最重要是家人齐心吗?你现在怎么变了?”她最后一句话,像一记重锤。
我真的变了吗?还是我终于认清了现实?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第二天,我把银行卡里的钱取出来,留了自己三个月的生活费,其余的存到一张新卡里。我决定,以后这卡,只给我自己用。要买药、要看病、要吃点好的,就用这张卡。别人谁都别想再碰。
几天后,女儿来找我,说她孩子补课费交不上了。我看着她,有些不忍,又有些愤怒。我说:“你亲家在给别人擦地挣钱,你咋不去看看她?”
她愣住了:“她愿意那样,我们还拦不住。”
我盯着她的眼睛:“你觉得一个快60岁的老人愿意去给人打扫新房?她不伸手,你就真的装作看不见?”
她沉默了很久,说:“妈,我知道你心里有气。但我们真的很难……”
我轻轻打断她:“晓晓,妈老了,帮不了你那么多了。你是妈最疼的人,但妈也不能把自己赔进去。”
她没有说话,低着头,眼里泛起泪光。
我们都沉默了很久。
03
如今,我还是每天去菜市场买点菜,回家做饭。只是再也不去银行给她转账了。我不是不爱她,只是我终于明白,再多的爱,也不能没有底线。
我常常在想,或许有一天她会真正理解我,像小时候那样,跑过来搂着我说:“妈,我错了。”
也或许,她永远也不会懂。
但无论如何,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不是不爱,而是学会了自爱。
生活再苦,我也要留点糖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