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司法部公布25年3月授予法律职业资格人员名单显示,2024年法考非应届考生领证人数仅11.4万余人,其中A证有96825人,B证有504人,C证17283人。
按照常理推断,这个数字,应该就是2024年非应届生通过法考的人数,此次领证人数数据传递什么样的法考趋势?
跟去年同期通过法考的人数相比,今年少了1.2万人!
根据去年司法部官方发布的【2024年3月授予法律职业资格人员名单】可知,2024年3月共有12.7万余人被授予法律职业资格。
综合往年的数据,法考通过率在降低
法考通关率=领证人数(应届+非应届)/报名人数。3月领证的考生都是非应届生,按照往常惯例,司法部将在6月份公布应届生领证人数。
虽然应届生领证人数还未公布,但根据往年数据,基本维持在2.1万人左右,波动幅度不会太大。在非应届生领证人数骤降的情况下,可以预见24年法考通关总人数大概率锐减,大致在14万左右。
以上数据整理自网络
2024年法考报名人数飙升至96万多人(比23年暴增10万),创下历史新高。在报名人数增加的情况下,领证人数却减少,这说明通过率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分子骤降、分母暴增”,以上数据可见,法考通关率或创近5年新低。虽然应届生领证人数还未公布,但总的领证人数相比上一年预计是下降的。
预测2025年法考报名人数将有可能超100万人。毕竟,律师等法律行业在大环境不好的背景下,已经被很多中年失业人群当成了“第二职业”摩拳擦掌,是导致近几年法考报名人数逐年递增的主要原因。
而另一方面,推行了20多年的司法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已经积累了数百万计的通过者,这些人的就业已经成了问题。近些年,律师行业“人满为患”、法考通过者难找律所实习等等话题,屡屡上了新闻热点。社会上,对于提高法考难度的声音,越来越大。
此前,司法部发布了《司法部2025-2027年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印制采购项目招标公告》。公告显示,未来三年的证书采购预算为1440万元,相比2022-2024年的预算1632.3万元有所降低。这是否意味着证书数量会减少?
有人认真对比往年的“公告”发现,虽然总预算降低了,但是证书单价预算也降低了,算下来,证书数量是差不多的。如果按照预定的证书数量看,预计未来三年,法考通过人数也是很稳定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过,如果考虑到报考人数继续创纪录的话,分子不变,分母变大,通过率只会降低。
虽然近几年,司法部都没有公布过法考通过率,但是大致推算也能估算出。近几年,客观题通过率从约18%下降至13%左右,主观题通过率一直维稳在53%左右。总体通关率明显的下降趋势——关键在客观题上。根据近几年的法考数据可以推算出,客观题通过率呈逐年走低趋势,筛选力度增大。
法考通过率越来越低,考生应该怎么办?
之所以增大客观题阶段的筛选力度,主要原因在于客观题相比主观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更广更全,更容易识别出法律基础不扎实考生。这一点相信24年考生深有体会:24年客观题考试题目内容呈现明显的反押题特征,题目出了更多小法的知识点,民法商法混编等学科融合题型增多。成绩分布也不再均匀,出现大量“两位数”的极低分。
之所以在客观题阶段就筛除大量考生,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客观题是机器阅卷,主观题是人工阅卷,在客观题这个关卡控制人数,可以节约很多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其二,客观题考试考查内容很多,考生不容易投机取巧,很容易筛选出法律基础知识不扎实的。主观题考生内容不仅少了一门三国法,商法和行政法仅需二选一,且考试重点突出。比如刑法就常考观点展示、犯罪形态、重点罪名等,刑诉爱考辩护人、二审的处理、诉讼代表的选择等,相比之下主观题考试更容易突击。
面对通过率走低、客观筛选力度增大的趋势,25年考生应该如何应对?
一是要认清法考越来越难的趋势,摒弃侥幸心理,尽早启动备考。近年来法考命题更侧重实务能力和综合素养,仅靠突击记忆已难以应对。建议考生结合自身基础,合理评估备考周期,制定分阶段目标,避免因启动过晚导致后期被动。
二是要夯实法考基础,注重主客一体学习,避免“重客观轻主观”的割裂式备考。客观题阶段需深入理解知识点背后的法理逻辑,主观题则应通过案例研习、法条定位等训练提升法律适用能力。
以上内容综合来自桑磊法考、厚大法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