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成都多了几个“新朋友”——
4月15日至4月18日,2025年成都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大会举行,大会期间,成都与英国曼彻斯特,成都都江堰市与匈牙利多瑙凯西市、尼泊尔泽里果德市正式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城市。
从1981年与法国蒙彼利埃市缔结友好城市,成都正式开启“国际友城”之路算起,成都的友城总数已增至244个,遍布全球各地。
从0到1,再到244,数字变化的背后,是从枢纽建设、科技合作、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不同角度的“交友之道”。
建设枢纽让城市与友城共通
瞄准中亚,成都的蓉欧班列络绎不绝。就在会议召开前数日,4月13日,成都首趟图定中亚班列正式开行,这标志着我国西部地区至中亚新增一条常态化跨境物流通道,为内陆企业开拓欧亚市场注入了新动能。
城市拓展“朋友圈”,交通便利是一项重要条件。正在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成都,正以便捷的交通拉近与“友城”的距离。
看空中通道——截至目前,成都在飞的国际及地区定期直飞客货运航线数量为73条,该数量已达到我国中西部地区之最。基本形成通达欧洲、美洲、澳洲、非洲的洲际客运骨干航线网络,全覆盖亚洲主要航点。
看陆上交通——成都国际班列连接境外上百个城市、累计开行超万列,已构建起以成都为主枢纽,链接欧洲、东盟的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
这让成都与友城的互动更加紧密,也让成都与外界的人员往来更加密切,今年一季度,成都航空口岸入出境外国人达35.4万人次,同比激增70.18%。
经贸合作让城市与友城共赢
在主题推介会上,成都与比利时弗拉芒·布拉邦省的“反向物流”方案引发关注——利用成都至布鲁塞尔货运航班返程空载率高的痛点,比利时企业将啤酒、巧克力直供西南市场,成都则通过跨境电商将电子信息产品反向输送至欧洲。这种“物流+数据”的双轮驱动,可以使两地贸易效率极大提升。
服务货物出口,成都上链“中欧e单通”,实现了国际端和国内端物流运输单据的自动整合签发及核验,步骤减少到4步,并变为实时秒碰,有效节约了企业的“脚底”成本。
经贸的繁盛,同时吸引更多海外企业来蓉——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就落地成都。自投运以来,已有多架飞机在这里完成发动机更换。
据分析,空客选择在成都建“飞机维养中心”,除温和气候条件、绝佳地理优势及良好的航空产业发展基础等因素外,成都与法国长期友好的经贸往来合作同样密切相关。
随着成都朋友圈的不断拓展和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也在不断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如今,平均每天有2家外资企业来蓉投资,31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成都的“朋友圈”持续扩大,经贸网络不断织密。如今,成都集聚了超过5000家外资企业,2024年成都外商直接投资16.71亿美元,居中西部第一。
科技合作让城市与友城共进
风景秀丽的九寨沟与克罗地亚普利特维采湖国家公园非常相似,它们都属于世界上最独特的冷水钙化景观,钙化湖泊、瀑布、森林等景观极其相似,却也同时都面临着气候变化和旅游干扰增强背景下的生态保护和科学管理问题。
如何共同保护好这“一带一路”上的两颗“宝石”?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建设的“中国-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为中国首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中克的联合实验室已经成为中国和克罗地亚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希望能够与克罗地亚扩大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方面的交流合作,把双方的合作推到更高的水平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孙庚表示。
科技的合作不止于此。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法国卡达拉奇与ITER总部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实施协议,宣布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邀请全世界科学家来蓉集智攻关。而随着在蓉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打开“科技合作之门”,越来越多的海外科学家、科技人才也选择来蓉科研、工作和生活。
“吸引跨国研发机构落户,实质是推动城市创新生态的国际化升级。”深耕研发行业20余年的实验室研究员张超表示,通过与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既可催化本土技术迭代与人才集聚,又能借助跨国企业的市场触角构建全球创新网络。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开放式协同创新模式,有效缩短了技术转化周期,为成都与友城产业升级提供了可持续的创新动能。
文化交融让城市与友城共情
在大会文旅展区,哪吒手办与金沙遗址金面具同台,竹编非遗大师现场演绎“数字蜀绣”,这种“传统IP+数字叙事”的打法,构建起独特的友城黏性:
就在几天前,“2025成都·欧洲文化季”在东郊记忆启幕,特邀欧盟驻华代表团作为主宾方,共同举办“2025成都·欧洲文化季”开幕式暨“欧洲风情街”活动;还携手爱尔兰、奥地利、德国、法国、芬兰、荷兰、西班牙、希腊、匈牙利、意大利、英国等国驻华使领馆共同带来艺术展、音乐会、戏剧演出、电影周、主题体验等11场精彩文艺活动。
大熊猫IP也成为城市与友城联动的重要媒介。此前,在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中,美国、日本、德国、荷兰、土耳其、新西兰、乌拉圭、摩洛哥、乌克兰、比利时、挪威、古巴等多国的艺术家及创意机构参赛,共同创作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熊猫符号。
一项项重要赛事,同样拉近成都与友城市民的心理距离——两年前的成都大运会,与世界各地大学生运动员广交朋友, 之后的世界科幻大会、世园会、汤尤杯、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等顶级赛事和国际盛会,也让成都实现与世界的一次次深度交流,让文化得以互通,让文明实现互鉴。
从文化联谊到IP共创再到赛事交流,成都与友城的理解更深,情谊更浓。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白洋 图据 视觉中国 编辑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