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觉得这次贸易战能带动房价,甚至让房价再次起飞,这也是很多房产中介劝人买房的理由。那么,他们认为房价会大涨的背后逻辑是什么?这个愿望又能否实现呢?
最近,央视邀请了一位重量级专家探讨房地产未来发展方向,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房价很难再次大涨。
那些看好房价再次暴涨的人,逻辑很简单。他们认为,我们会通过发展房地产来对冲贸易战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外贸、投资和消费。
现在外贸受到影响,若推高房价,就能拉动相关投资,从而实现稳定经济的目的。并且,他们觉得若不惜代价,是能把房价拉起来的。比如,搞一次比2015 - 2018年规模更大的棚改计划,进行大规模动迁,采用现金或房票而非动迁房补偿拆迁户。这样一来,拆迁户没了自住的房子,就会拿着拆迁款去开发商处买房,购房需求瞬间爆发,开发商大量去库存,最终促使房价上涨。
那么,这些期待房价再次暴涨的人的愿望能实现吗?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拉动房价吗?前几天,央视邀请了一位专家谈房地产发展方向。要知道,央视是权威媒体,访谈内容必定经过层层审核。此次参与访谈的经济学家身份十分重磅,他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还是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所以这次访谈极具参考价值与前瞻性。
当央视主持人询问这位专家房价是否还会大涨时,专家直截了当地回答:很难。他给出的理由也很明确,小谷总结如下:
第一,人口因素。去年我国人口连续第三年负增长,60岁以上老人突破3亿,占比20.1%。我国最近一波婴儿潮在1981 - 1997年,每年新生人口超2000万,但之后新增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1997年作为最近一轮婴儿潮的最后一年,当年出生的人如今28岁,接近30岁,这个年龄段是买房结婚的黄金时期,这几年他们对住房可能还有一定需求。但等他们购置房产后,有购房意愿的人只会越来越少。而且,00后比90后少了5000万人,10后、20后人数更少。
第二,住房数量因素。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已达43平方米,达到欧洲水平,然而人均GDP却不到欧洲的一半。过去几十年,房地产市场火爆与高速城镇化紧密相关,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住房紧缺,需求旺盛,房价一路攀升。但如今中国城镇化率接近70%,按照经济规律,城镇化增长空间已极为有限。
最重要的是,房价大涨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尤其对消费和内需伤害极大。专家提到,现在年轻人压力大,二十六七岁结婚就必须买房,只能靠父母凑钱,家庭储蓄因此减少,消费能力自然下降。这种模式下,钱都用于买房,严重透支了消费市场。所以,如果房价再次大涨,必然与刺激消费的政策相矛盾。
要是在这种情况下,无视实际情况强行短期内拉高房价,大规模推行棚改货币化,短期内经济可能大幅增长,但会极大加重财政负担。从中长期看,房价还是会回到下跌轨道,届时又会产生一些需要数年才能化解的问题。
所以,这位专家谈到,当前房地产政策方向是大力扶持租房市场。相关部门会用大量财政资金收购一部分存量房子,转为公租房,保障大家的住房需求,且房租在大家可承受范围内。与其用钱刺激房地产,不如直接刺激消费,或者提供更多社会保障。现在已有相关措施陆续出台。
我们现在希望房地产平稳回稳,用时间换空间来稳定房价,避免大家财富缩水,并非让房价再次大涨或暴涨。后续为应对贸易战对经济的冲击,可能会采取降息降准,或通过财政政策促进消费、进行更大规模的消费补贴等措施。但仅靠这些,想让房价再次迅速上涨,显然远远不够。
所以,如果大家买房是为了自住,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考虑。要是想加很高的杠杆去投资房产,搏一把房价上涨,那就没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