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4月18日讯 (记者 孙贴静)4月20日是第9个全民关注痛风日,主题为“提高诊疗依从性 实现痛风全面达标 畅想未来美好生活”。4月17日,为进一步关爱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青大附院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山东省痛风病临床医学中心在市南院区、平度院区联合组织开展了多学科义诊活动。
青大附院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主任王颜刚、足踝外科主任潘月海、代谢性疾病科主任陈颖、血液净化科主任罗从娟、康复医学科病区副主任王琳、手足显微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正丹、营养科主治医师褚宇宁组成专家团队,在市南院区门诊楼二楼为群众进行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等相关疾病咨询,并发放科普材料,免费测量血压、血尿酸、血糖等指标。
活动现场,群众积极向专家进行咨询,义诊专家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临床症状、预防、治疗、饮食及服药注意事项、康复运动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帮助现场群众深入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提升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重视程度。
青大附院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病区副主任辛颖、主治医师程炳菲等医护团队在平度院区门诊楼一楼开展了主题宣教及义诊活动,进一步加深了群众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人数和患病率显著增加。最新研究显示,目前我国成人痛风患病率为3.2%,患病人数约为2500万人,而作为痛风潜在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7.7%,患病人数超过1.8亿。痛风常导致关节畸形和慢性肾衰,增加了代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甚至致残、致死,降低患者预期寿命。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妊娠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使先天性流产、新生儿颅内出血风险明显增加,严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青大附院痛风团队长期致力于痛风的基础、临床与转化研究,在痛风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奖励10余项,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牵头编写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4)》《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实用痛风病学》《痛风病学》《终结痛风》等行业标准及权威专著。
经过20余年的深耕,团队牵头建立了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中华痛风遗传资源库,发现多个新的痛风易感基因并发现其功能及致病机理,创建了病因与表型为导向的“分期、分级、联合、综合”痛风规范化诊疗体系,并于国际首创痛风智能诊疗系统及同质化推广平台,系列成果在全国200余家单位应用,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模式,为我国痛风的精准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