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200多年前走出国门的“中国制造”

广州风土人情

出现在英国庄园

高端定制“国潮”

成为欧洲时髦装饰品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

秒回广州街头

这组壁纸广府文化元素满满

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

一组12件 每件题材各不相同

超过250个人物

50余组生产生活场景

以水彩手绘于桑皮纸之上

精工细画 色彩鲜明

18世纪外销至英国

用于哈伍德庄园衣帽间墙壁装饰

与主卧室壁纸是珠联璧合的一个整体



△哈伍德庄园主卧室壁纸

将时钟回拨200年

走入贴着这套壁纸的衣帽间

虽然身在英格兰约克郡

却仿佛步入了热闹的广州街头

农耕、桑织、茶叶、瓷器

各种中国元素齐聚

画面栩栩如生 细节讲究

置身这个房间

仿佛能听到街上小贩

用地道的白话喊着“唔该”

挑着卖货的担子与你擦身而过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组壁纸里多次出现荔枝的身影

也足见广东人对这种甜蜜水果的喜爱



岭南特色建筑镬(huò)耳屋

也能在壁纸上寻到踪迹



镬,指大锅

这种房子屋顶两边墙壁高耸

状似锅的两个耳朵

被形象地称为“镬耳屋”

是广府建筑的典型代表

“中国风”风靡欧洲上流社会

18世纪中叶

“中国风”(Chinoiserie)的装修设计风格

风靡欧洲上流社会

当时的许多欧洲宫殿

都能看到“中国风”装饰

甚至独立的“中国房间”



△奥地利美泉宫内的“中国房间”

据哈伍德伯爵管家的工作日志记载

1769年12月14—16日

工人花费了28小时

将这套壁纸装饰到了“中国房间”中



当时是否拥有“中国风”的室内装饰

可以算是判断欧洲贵族时尚品位的重要指标了

归来!

一套壁纸见证中英文化交流

这套壁纸最早是由英国拉塞尔斯家族购买

1759年,埃德温·拉塞尔斯建造了哈伍德庄园

他的父亲亨利·拉塞尔斯

曾担任英国东印度公司“约克号”商船船长

1741—1748年间曾三次乘该船到访广州

这套壁纸很可能就是当时被订购的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外销至英国

既说明了“一口通商”时期广州外贸的繁荣

也见证着中英商贸文化交流



由于这类壁纸专供外销

中国当时未留下任何文献记载与实物资料

这段广州传统手工艺的辉煌历史

颜色曾慢慢淡去

2011年

这套清乾隆广州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

历经坎坷被广东省博物馆成功购藏

成为国家的永久性藏品

不但填补了国内收藏界的空白

也为学术界加深广东地方工艺史

及清代口岸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证明

来源:央视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