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静安区红色资源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试点工作推进会举行,“静安红课堂”品牌项目在推进会上启动,将打造富有静安特色的红色“实景课堂”“行走课堂”。
静安目前有百所中小学,持续与全区10个重点红色场馆、红色主题展以及1个红色文化街区开展结对共建,已形成“十馆一路连百校”的联动工作格局,基本实现了全区馆校结对全覆盖。静安区将充分运用106处红色资源旧址、遗址,深入发挥红色场馆的专业优势与学校大思政课程的教学优势,积极打造“青少年友好”场馆,探索建立馆校合力育人长效机制。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会上,静安区宣布成立“静安区红色思政课程资源包研究共同体”,将统筹发挥好区级思政课教研员、红色场馆讲解员、思政课教师、青少年学生多方参与力量,建立常态化“双师双研”机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大思政课”,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思政课程、打造一批实践教学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实践案例。
推进会还发布上线“静安红课堂”品牌项目。“静安红课堂”品牌项目依托静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充分发挥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育人功能,探索打造富有静安特色的红色“实景课堂”“行走课堂”,将思政课堂从校内向校外延伸,把青少年带到红色资源旧址遗址及纪念场馆,在历史发生地开展专题教学、参观教学、情感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青少年“沉浸式”亲身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把课堂理论讲授与现场体验等实践教育相结合,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发挥实践育人实效。
去年以来,静安区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全力开展红色资源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去年11月,静安区委宣传部联动多部门共同制订发布了《静安区关于开展红色资源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顶层设计发力,推动构建起常态化红色文化育人体系。
推进会上,“静安区红色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工作联盟”启动。下阶段,工作联盟将推动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政府、学校、红色场馆、社会等各方面、各领域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教联体”,把红色文化教育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环节。
原标题:《静安发布“红课堂”品牌,打造红色“实景课堂”“行走课堂”》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