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龄守护

共建幸福社区

全龄心身健康服务中心

4月18日,公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龄心身健康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此项目由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四川省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联办,标志着全区首个集托育、养老、医疗、康复、心理健康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全龄健康服务平台全面投入运营。这一融合创新型项目打造了“一老一小”同层照护、医养结合、公益普惠的社区服务新范式,标志着社区心身健康服务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全龄布局,构建共享照护新生态


中心另设红桥健康驿站,总面积约4700平方米,是公平街道重点打造的全龄健康普惠共享服务平台。该中心以“关注一老一小,构建家庭心身健康防护网”为核心理念,通过构建“托育+养老+医疗+心理+康复”五位一体的服务架构,切实回应当代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双重照护难题,旨在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心身健康服务模式。

该中心的一大创新亮点是实现了“同层托育与养老服务”布局。托育服务面向1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由专业持证人员团队提供专业照护,设有38个床位,配套开展预防接种、儿童保健、早期发育评估、泳疗、中医推拿等服务。







与托育区仅一墙之隔的养老区,配有36张护理床位,均按适老化标准设计,并可无缝连接中心住院部(17张床位),实现“小病不出楼,大病有通道”的医养衔接模式。除常规照护服务外,通过定期的健康评估和认知功能测试,中心能够及时发现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并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老人还可享受慢病管理、营养指导及康复理疗服务,真正做到养老有尊严、医疗有保障。


“心身”并重,打造基层心理健康新模式

为了确保心身健康服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全龄心身健康服务中心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筛查-干预-康复-跟踪”闭环服务体系。该中心引入省级心理专家团队与AI情绪评估设备,面向儿童、青壮年、老年人群体,提供全龄段心理健康干预与训练。无论是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训练、孕产妇的情绪疏导,还是老年人的抑郁与认知障碍筛查,这里都能实现“就近、及时、专业”的心理支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心成为全区首个部署智能化心身干预的基层医疗单位,可呈现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将体验者带入并沉浸到环境中,内置多个三维心理干预冥想程序。该单位使用AI测评仪器可自动识别情绪,生成个性化心理评估报告,提升筛查效率与科学性。同时结合中医理疗与运动康复技术,为轻症心理问题提供非药物干预方案,打破传统精神健康服务“入院才处理”的瓶颈。



不仅如此,公平街道在此次服务中心打造中引入了多项智能化设备与系统。例如疫苗接种系统为全区首创,接种桌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定制设计,操作平台集成化,方便便捷。抽屉自动弹开出苗,抽屉分区出苗设计,保证出苗唯一性。库内分区分层存储,满足不同疫苗存储量需求。智慧接种实现了存储、接种一体化,全程温度无断点,一人一支零差错等主要功能,让我们疫苗接种实现了全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移动DR与CT设备也已到位,实现基层影像检查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此外,三楼康复中心提供传统针灸推拿、运动康复与产后康复,面向全龄段居民开放,配备翔宇医疗等高端康复设备,为基层社区提供前所未有的康复支持。


惠民普惠,打造温江服务新标杆


作为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中心深度体现“全龄共享、友善公益”的城市精神。在费用设定上,托育服务费用控制在2000-3000元/月之间,仅为市场价的60%-70%;养老服务与心理干预服务也大幅低于同类商业机构价格,为群众减负、为家庭解忧。

同时,中心还致力于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营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将定期举办健康讲座、线下沙龙、工作坊等活动,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倡导社区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公平街道全龄心身健康服务中心的正式启用,不仅是一次社区服务功能的升级,更是一次城市温度的体现。它打破了传统托育、养老、医疗服务各自为政的孤岛格局,真正实现从“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未来,中心将继续秉承“关注一老一小,构建家庭心身健康防护网”的核心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心身健康服务,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供稿:戚译升

排版:陈曦

审核:王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