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这钱我们平分!”看着刘家三兄弟三双布满老茧的手紧紧交握在一起,热烈的掌声在西河人民法庭调解室响起……近日,因一起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纠纷案牵涉出兄弟三人的陈年积怨,在“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的联动调解下,成功化解,让濒临破碎的手足情重焕生机。

一纸诉状隐藏情感羁绊一场调解牵出陈年积怨

春耕时节,刘某因土地流转纠纷将张某诉至法庭。承办法官迅速联合村委会展开调解,仅用半天时间便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张某支付拖欠的3年地租27000元。承办法官本以为纠纷已妥善解决,准备签发调解书,村委会工作人员一句“这地本是他家三兄弟共有的”却让案件陡生波澜。这个意外发现,揭开了一段跨越两代人的家庭矛盾,背后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羁绊。

原来涉案的10亩承包地系刘某双亲生前承包,作为长子的刘某10余年来独自赡养父母,父母去世后,这些土地便“顺理成章”确权在刘某名下。但两位弟弟认为大哥“独占家产”,为此兄弟三人多次爆发冲突。近几年来,村委会也多次调解,但收效甚微。

法官巧织和解网四方联动谱新篇

西河法庭立即启动“纠纷预警机制”,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开展调解工作。调解现场火药味十足,刘某指责弟弟们在父母生前不闻不问,两位兄弟则辩解自己也尽了孝心,并指责大哥“吃独食”,三兄弟势同水火、互不相让,并扬言要大打出手。

至亲的离去,是一场暴雨,更是此生漫长的潮湿。那些年为事业奔波,自顾不暇,那些年疏于照料,缺少交流……此刻都化作对对方的谩骂和指责,可是也带给我们一份沉重的提醒:珍惜身边人、生活在当下。

为化解僵局,面对随时可能升级的冲突,调解组决定采用“三段式调解法”,以《民法典》继承编、《农村土地承包法》为尺,确定承包主体划定收益分割基准线;以亲情修复为轴,从血缘角度续写手足情;以持续发展为要,保障10亩土地得以顺利经营。


调解过程中,派出所民警严正告诫暴力后果,司法所人员耐心讲解《农村土地承包法》相关规定,法官则从《民法典》切入指出承包地收益继承分配相关规定,让法律条文浸润人性的温度,村委会工作人员则时不时劝说:“都是一个爹娘生的,真要为一亩三分地断了手足情?”

情理法理共融生 万家灯火共长明

历经4小时拉锯式调解,在“法理情”的交融中,三兄弟终于达成协议:刘某父母的土地承包权仍归刘某,但地租收益由三兄弟均分。随着三兄弟颤抖的双手在调解协议书上按下红印,一场纠缠数年的家庭土地纠纷在多方努力下画上圆满句号。


这场调解不仅明确了承包主体、厘清了地租收益分配,更重续了断裂的情感纽带,避免了可能的析产、继承等关联诉讼,真正实现了“一案结、百案消”。

法律不应是割裂亲情的刀,而要做缝合伤痕的针。当法槌落下时,不仅要留下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文书,而且要回应群众的情感关切。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使命担当中金昌法院一直在努力。

供稿:金昌中院立案庭 厍运香 编辑:金昌中院研究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