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神话崩塌,哪吒汽车开始陷入从“新势力销冠”到“全面崩盘”的危局……
01
40万车主面临“数字瘫痪”
2025年4月,曾以“新势力销冠”自居的哪吒汽车,因一场波及全国的“数字瘫痪”危机陷入至暗时刻。从车机断网、蓝牙钥匙失效,到经销商集体维权、原CEO被曝滞留英国,这家累计亏损183亿元的车企,正面临技术、资金与信任的全线崩盘。
自2025年1月起,哪吒汽车的车机系统问题如“幽灵”般反复出现。车主遭遇车机断网、蓝牙钥匙失效、导航定位丢失等故障,部分车辆甚至因依赖3G通信技术而彻底失联。河南郑州的王先生因蓝牙钥匙失效被困地下车库半小时,最终叫拖车脱困;江苏刘先生的车机黑屏两个月仍无配件维修。
这些问题导致360度全景影像、透明底盘等安全功能失效,驾驶风险陡增。
更讽刺的是,车主购车时被宣传的“智能网联”功能因技术架构缺陷沦为摆设。技术专家指出,哪吒汽车的T-BOX模块依赖已淘汰的3G协议,且自建服务器缺乏容灾备份,导致服务瘫痪后无法快速恢复14。而厂商对此长期沉默,甚至未提供过渡方案,与东风本田等传统车企的应急处理形成鲜明对比。
更令人担忧的是,官方始终未公布解决方案,仅以“功能维护中”搪塞,40万车主陷入“联网人质”的困境。
02
坍塌中的品牌公信力
4月14日,20余家经销商代表聚集桐乡工厂维权,控诉自2024年9月起全款支付数百万元至上千万元购车款后,既未收到车辆,也未获得返利补贴。部分经销商因贷款担保被银行追债,门店濒临倒闭。
维权清单显示,哪吒汽车拖欠经销商返利超2亿元,而账上现金仅剩28.37亿元。更致命的是,售后体系瘫痪导致车主维保无门,二手车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品牌价值几近归零。
更让市场担心的是哪吒原CEO张勇的动向。
卸任后转任顾问的张勇被曝早在2024年便办理英国签证,目前行踪成谜。
尽管其回应称“仍在为公司融资”,但微博内容清空、关联企业空壳化(如哪吒智合公司无社保记录、销售公司账户余额不足500元)等迹象,引发“资产转移”猜测。财报数据更触目惊心:三年累计亏损183亿元,2025年前两月销量仅487辆,三大工厂全面停摆,拖欠员工补偿及供应商货款近4亿元。
面对危机,哪吒汽车试图通过泰国百亿泰铢授信、供应商债转股等方案自救。但经销商直言“投入越深越绝望”,行业分析师指出,其海外战略缺乏产品竞争力,而债转股实质是“拆东墙补西墙”。
截至发稿,桐乡工厂仍处停工状态,维权者身影未散,这场始于技术缺陷、困于资本游戏的造车实验,正将40万车主拖入未知深渊。
03
从“黑马”到“崩盘”的新能源神话
2022年,哪吒汽车以15.2万辆的销量力压“蔚小理”,成为新势力年度销冠,彼时其“农村包围城市”的低价策略与网红营销风光无限。但仅仅三年后,这家车企便陷入资金链断裂、销量暴跌的泥潭:2025年1月销量仅110辆,账上现金仅剩28.37亿元,短期债务却高达43.17亿元,累计亏损达183亿元。
哪吒汽车的崛起始于对下沉市场的精准洞察。凭借哪吒V和哪吒U两款售价不足15万元的车型,其在下沉市场快速铺开82%的销售网络,单店月均销量却不足5台,渠道效率仅为行业平均的31%。这种“以亏损换规模”的模式埋下隐患——每卖一辆车净亏超3万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低价策略虽短暂赢得市场,却透支了品牌价值,为后续战略失误埋下伏笔。
2023年,哪吒汽车转向“轿跑突围”战略,推出售价20万+的哪吒S和哪吒GT。然而,两款车型年销量不足2.5万辆,研发资源过度倾斜导致原主力车型迭代停滞。高价车型未能打开C端市场,反使品牌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2024年销量同比暴跌58%至6.45万辆。
过度依赖网约车市场成为致命伤。2023年,哪吒60%销量来自B端采购,品牌被固化为“廉价网约车”标签,个人消费者市场渗透率不足行业均值一半。当2024年新能源补贴退坡后,网约车运营商采购量锐减,库存周转期飙升至98天,远超45天的行业安全线。
然而,供应链的崩盘,将哪吒推向了危局。
哪吒汽车核心工厂桐乡基地自2024年起陷入“薛定谔式生产”——车间机械臂静止,仅维持基础保洁,实际产能归零。60余家核心供应商因合计20亿元欠款停止供货,导致零部件断供危机。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尝试债转股化解134家供应商债务,但杯水车薪。
截至2025年1月,账面现金仅28.37亿元,却面临43.17亿元短期债务,资产负债率突破200%。近300家经销商因拖欠返利集体维权,涉及金额超3亿元,加上IPO被驳回和融资受限,哪吒汽车的公信力开始快速“坠落”。
04
行业洗牌下的产业阵痛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上演了一幕幕“生死时速”。从威马汽车的预重整、高合汽车的停工,到哪吒汽车的裁员欠款风波,这些曾被视为“新势力标杆”的品牌接连陷入困境,一定程度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结构性矛盾。
频发的品牌危机加剧了市场对小众车企的疑虑。威马车主面临售后无门、二手车残值暴跌的困境,哪吒车主则担忧企业停摆后维修服务中断。此类事件强化了消费者对“大厂依赖”,导致中小品牌获客成本攀升。
车企危机直接冲击上下游生态。哪吒拖欠供应商款项导致中小厂商现金流紧张,威马破产后供应链企业坏账激增。这种连锁反应可能迫使供应商收紧合作条件,加剧弱势车企的融资难度。
随之而来的便是市场资源加速向头部集中。2024年,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凭借混动技术抢占10万级市场,蔚小理通过智能化巩固高端份额,而边缘品牌在价格战与技术迭代中逐渐掉队。行业CR5(市场集中度)从2022年的43%升至2025年的68%,中小玩家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
这种转变直接导致二线车企融资难度陡增。2024年哪吒为求上市“输血”,紧急启动多轮“过桥融资”,但港股IPO进展缓慢;威马试图借壳上市却因巨额债务(流动负债160.9亿元)难以获得市场认可。资本退潮下,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品牌正被加速淘汰。
微信订阅
欢迎通过邮局渠道订阅2025年《电脑报》
邮发代号:77-19
单价:8元,年价:400元
编辑|张毅
主编|黎坤
总编辑|吴新
爆料联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图文、视频记录科技互联网新鲜事、电商生活、云计算、ICT领域、消费电子,商业故事。《中国知网》每周全文收录;中国科技报刊100强;2021年微博百万粉丝俱乐部成员;2022年抖音优质科技内容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