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市渤海街道工农社区下辖74栋居民楼,多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单位遗留住宅,其中32栋无物业,长期存在屋顶渗漏、管网老化、环境脏乱等顽疾,治理难度大。社区党委创新实施“六策聚力”行动,将“五赛五比争五星”活动深度融入治理体系,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推动老旧小区实现从“忧居”到“优居”的蝶变。
搭建架构,奏响治理“序章之歌”。社区党委以“支部扎根小区、服务贴近家门”为准则,在小区培育红色先锋、激活红色细胞,同步推进业委会与兼合式党支部建设。依据“地域相近、便于管理”原则,将32栋无物业老旧楼宇划分为8个治理单元,现已成立6个业主委员会、6个兼合式党支部及2个居民自治小组,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工商小区改造后的新貌
制度护航,谱写治理“前奏之章”。社区党委坚持“当下整改”与“长效治理”双轮驱动,构建差异化自治管理体系。针对各小区实际,量身定制车辆管理、费用收支、环境卫生、设施维护等制度。工商小区改造后,社区联合自治委员会广纳民意,通过系列制度创新在数月内实现旧貌换新颜。该经验随后在平安小区、敖建小区复制推广,形成长效管理合力。
惠邻坊网格党群服务站开展“公益星期一”志愿集市活动。
协同共治,唱响治理“和声之韵”。社区党委践行“一核多元、共建共享”理念,联动辖区共建单位,通过“书记一号工程”“人大代表进社区”等载体,累计投入200万元,解决了楼道窗户更换、休闲设施配置、路面硬化等多项民生难题。通过在职党员“双报到”对接“微心愿”22个,实现服务精准供给。社区第一书记筹资40余万元打造“惠邻坊”网格服务站,构建家门口的便民枢纽。
工农社区居民议事会议。
民主议事,奏鸣治理“公平之音”。社区党委秉持“小社区 大公开”原则,创新“四步议事法”治理模式。通过自治小区财务收支年度公示、议事决议即时公示,保障居民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平安小区在物业弃管后,通过一事一议机制解决保洁难题,并针对外来车辆乱停问题,经党小组与议事委员会协商、社区审核、公示程序,成功安装停车杆,推动居民从“旁观者”向“主人翁”转变。
物业赋能,唱响治理“焕新之歌”。社区党委创新“功能型党支部+业委会+自治委员会”共治模式,在居民自治基础上探索物业化管理。试点启动后,通过业委会选举、居民意见征集、社会物业招募、民主表决等程序,为11栋楼宇引入专业物业服务,持续提升老旧小区治理效能,构建共治共管、共建共享长效治理格局。
工农社区通过“六策聚力融合”工作法,在老旧小区治理中,已完成16栋无物业楼房进驻物业公司,16栋居民楼实行居民自治,打造了3处红心物业,实现了老旧小区“两条腿”治理模式,真正做到了化解矛盾纠纷、优化服务质量,在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上走出一条工农特色之路。
来源:敦化市渤海街道工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