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日傍晚,江西景德镇昌江大道上,20岁的特斯拉驾驶员廖某某因车内争吵情绪失控,以128公里时速飞驰而过,将正在过马路的一家三口撞飞,不满周岁的婴儿、年轻父母更是当场殒命。
而在这之后,廖某某不仅没有对此事进行认错并对受害人进行施救,反而还极其还淡定的抽烟、拍视频,甚至对交警称“反正赔得起”,其父母的行为似乎噎死在印证着这句话的,试图以80万来买断受害者一家的未来。
争吵下的悲剧
4月15日,景德镇中院一审庭审现场,控辩双方围绕“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展开激烈交锋。
2024年10月2日傍晚,江西景德镇昌江大道上一辆汽车失控撞到一家三口一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就是对肇事者廖某某是否会被处以死刑的讨论。
而人们之所以会对此事进行着如此统一的意见,根本上的原因就是此次这一家三口遭遇如此横祸的原因,只是廖某某的泄愤行动,而非是意外。
受害者母亲胡女士指出,事故发生后半小时内,家属多次拨打儿子儿媳电话均未接通,最终由交警告知噩耗。
同时据胡女士透露,儿子儿媳刚新婚两年,小孙子出生未满周岁,而他们此次的行动目的正是应他们晚餐邀约的,想要一家人在一起吃个饭,反怎么也没想到,这却成了天人永隔的诀别。
警方调查显示,廖某宇并非首次危险驾驶,其父亲曾公开承认车辆仅购买五天,但廖某宇实际驾驶时间却是不足两天的,并将新车当作泄愤工具。
据景德镇警方通报,事发前廖某某与女友在车内因情感纠纷激烈争吵,女友哀求其减速时,廖某宇两次将油门踩至100%,在限速40公里路段飙至128.9公里时速。
在道路限速的情形下,廖某某的超速行为本就异常严重,更别提据司法鉴定显示,车辆碰撞前2秒时速仍达129公里,因此可以说廖某某的危险驾驶行为已远超普通交通肇事的范畴。
同时据相关消息报道,在事发之后廖某某不仅没有及时的拨打救护电话,对受害者一家进行相应的抢救行动,甚至还在下车后猖狂的抽起了烟,并打着电话,一直到警方的到来。
事故发生后,昌江大道经历了封闭,随后改为单行道,似乎在用无声的方式述说着这场悲剧的严重性,这起事故迅速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引发了大量的讨论。
廖某某的表现以及监控画面与他的冷漠态度,让公众愤怒直指——“这不是交通肇事,而是赤裸裸的谋杀!
是天灾还是人祸?
事故发生后,廖某某的父母到处活动,希望能够和胡靖的父母达成谅解,从而减轻廖某某的罪责,他们曾到胡靖家,跪在两位老人面前,哭着请求他们能够原谅。
廖某某的父亲事后也提出了,愿意拿出80万私下解决,并保证廖某某出狱后会照顾胡靖的父母,负责他们的养老送终。
但是胡靖的母亲坚决不同意这种方案,她无法饶恕夺走儿子一家三口性命的凶手,更不接受凶手的任何帮助。
“我绝对不可能原谅廖某某!”胡母悲愤地表示,“我就算死,也要为我的儿子、儿媳和孙子讨回公道!拿80万就想买三条人命,还有没有王法了!”
胡母不相信廖某某声称因为和女友吵架才超速行驶的说法,因为警方的调查结果显示,廖某某根本没有女朋友,他明显在说谎。
然而面对这样的道歉和补偿承诺,胡靖的父母并没有接受,在他们心中,孩子是无价之宝,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失去亲人的痛苦。
但是谁能想到在这之后,肇事者父亲廖某的一番言论更是又一次的将事件推向舆论漩涡,他坚称儿子撞人“是天灾”,受害者家属追责则是“人祸”,甚至威胁“要搞我儿子,你们一家也得死干净”。
在录音曝光后,网友直接怒斥其“毫无人性”,而失去独子独女的胡女士夫妇已因创伤性应激障碍几近崩溃,每天仅靠药物维持睡眠。
网友深挖发现,廖某父亲经营铜器店及三家建材公司,曾因强拆民房致一人重伤却未受实质处罚,事故发生后,廖父连夜关闭门店监控,托中间人携80万现金“私了”,并在家族群叫嚣“就当被狗咬”。
其母亲更是曾公开表示“飙车显帅气”,这种将法律视为可交易商品的逻辑,在廖某辍学后多次创业失败仍获父母纵容的成长轨迹中早已埋下隐患。
司法程序中的争议
胡女士夫妇至今无法走出丧子之痛,胡女士夫妇如今蜗居在儿子的婚房,屋内日历永远停在事发当天,儿媳的水杯仍摆在桌上。
清明祭扫时,老两口将儿媳爱吃的红烧牛排、孙子爱吃的馄饨摆满墓前,却再等不来那个曾喊“爷爷奶奶”的稚嫩声音,儿媳的爷爷也因过度思念孙女离世,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同时他们坚持“一命抵三命”的想法,要求死刑判决,称“若不严惩,下一个廖某某会更嚣张”,同时网友也对此表示出了支持的态度,认为必须要对廖某某判处重刑。
他们表示,余生唯一诉求便是死刑判决,“不为赔偿,只为证明三条人命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检方指出,廖某宇明知闹市区行人密集仍恶意加速,其行为与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具有等同危险性,辩护人则试图将事故归因于“情绪失控下的过失行为”。
据警方调查显示,廖某某事发时排除酒驾毒驾,但其“因情绪失控超速行驶”的行为被检察院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律师指出,该罪名最高可判死刑,关键在于其是否“明知危险而放任结果发生”。
案件庭审前夕,公众讨论依旧聚焦于肇事者的主观动机上,支持死刑者认为,廖某某明知城区限速40公里却飙至128公里,且女友曾提醒减速仍加速冲撞,其行为与“间接故意杀人”无异。
反对者则是指出,情绪失控下的危险驾驶应属过失犯罪,同时法律专家也指出,若法庭认定其“对公共安全隐患持放任态度”,死刑可能性将大幅提升。
结语
截至2025年4月18日,案件仍处于择期宣判阶段,未公布具体判决日期,最终结果将取决于法院对廖某某主观故意、行为性质及社会危害性的综合认定。
但受害者家属拒绝80万赔偿,只求严惩凶手,婴儿奶奶胡女士确诊重度抑郁症的遭遇,都让“权钱能否凌驾法律”的拷问愈发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