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根据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3月中旬进行的民调结果显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支持率约为69%。倘若此刻乌克兰举行大选,他极有可能成功胜选。然而,这一民调结果却让特朗普和普京的“换人算盘”陷入困境。
马科斯(资料图)
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负责人格鲁舍茨基介绍,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随机电话调研。具体操作是随机抽取乌克兰各地的电话号码,全面覆盖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群组。这种调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具备相当的科学性。尽管在乌克兰也开展了网络调研,但由于存在诸多缺点,代表性不足,并未成为此次民调的主要依据。例如,一项有1000或2000名受访者的典型调研,其结果的误差幅度在2% - 4%之间,这在可接受范围内,进一步证明了此次民调数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泽连斯基能拥有如此高的支持率,与当下乌克兰的社会主流情绪紧密相关。俄乌冲突持续不断,乌克兰民众的反俄情绪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支持对俄态度强硬的领导人。泽连斯基在执政期间,始终展现出坚决对抗俄罗斯的姿态。在外交领域,他频繁出访,积极寻求国际支持,努力在国际舞台上为乌克兰争取更多资源和话语权;军事指挥方面,尽管存在诸多争议,但他也维持着抵抗态势,这种强硬的领导风格契合了民众在战争状态下渴望有强大领导者带领国家的心理。“国旗效应”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民众出于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捍卫心理,更加坚定地支持泽连斯基。
马科斯(资料图)
特朗普上台后,在俄乌问题上曾许下诸多承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豪言要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俄乌冲突不仅没有缓和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局势逐渐超出美方的掌控范围。特朗普推动俄乌停火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减少美国在欧洲方向的战略投入,以便将更多资源集中到亚太地区,针对其他国家;其二,要求乌克兰以偿还美方援助的名义,出让本国的矿产资源。
从2024年起,特朗普政府就频繁向乌克兰施压,要求其举行大选,甚至不惜以削减军事援助作为威胁手段。2025年2月,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公开宣称“乌克兰已同意举行选举”,还暗示泽连斯基处境艰难。更有匿名的美国共和党人士直言“泽连斯基是个障碍”,其背后的意图不言而喻,就是希望泽连斯基下台,换上一个更听话、更愿意签署对美国有利协议的代理人。
俄罗斯方面,普京同样不希望泽连斯基继续留任。一方面,泽连斯基对俄态度强硬,给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带来了不少压力,俄方期望能有一个态度相对温和的领导人上台,缓解双边紧张关系;另一方面,经过两年多的俄乌冲突,泽连斯基在乌克兰的地位逐渐稳固。如果能够实现换人,即便新总统依旧对俄保持强硬态度,俄方也能趁着新总统立足未稳,抓住战略窗口期扩大战果,在俄乌冲突中获取更有利的地位。
普京(资料图)
虽然美国不断施压,但乌克兰民众并不买账。近八成乌克兰人认为,大选应该在恢复稳定和平之后进行,而不是仅仅停火,他们希望达成某种和平协议后再举行选举。毕竟在战火纷飞的当下,民众最关心的是自身的生存和国家的稳定,此时更换总统,无疑会给国家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乌克兰的法律也为泽连斯基提供了支持,乌克兰戒严法明确规定,战时禁止举行选举。从竞争对手角度分析,如果泽连斯基与前总统波罗申科、前总理季莫申科等资深政治人物以及其他主要党派领袖一同竞选,他依然占据民意支持的优势地位,极有可能再次获胜。目前,唯一对他构成潜在威胁的是扎卢日内将军,但扎卢日内至今未公开表达任何政治立场,也没有参选的意愿。在这样的情况下,泽连斯基在现阶段的选举支持度排名中遥遥领先。
如果泽连斯基成功连任,美国和俄罗斯必将面临新的挑战。美国或许会继续对乌克兰施加压力,调整对乌政策,可能在军事援助、经济合作等方面采取新的举措,试图让泽连斯基政府更加符合美国的利益需求。而俄罗斯则需要重新审视与乌克兰的关系,在军事行动和外交策略上做出相应调整,以应对泽连斯基继续执政带来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