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海军的航母发展,大家可能都知道“辽宁”舰和“山东”舰,甚至“福建”舰。
但其实,我国一共买过四艘航母,除了“瓦良格”号被改成了“辽宁”舰,其他三艘的下场却各有不同。
中国航母的起步
航母这玩意儿,被称为“海上巨无霸”,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造出来的。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海上利益多,早就想搞航母了。
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咱们的技术和工业能力还跟不上,直接造一艘全新的航母难度太大。于是,我国就走了条“曲线救国”的路子——先从国外买几艘退役的航母回来,研究研究,积累点经验。
从1985年到1998年,我国一共买了四艘航母: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号,俄罗斯的“明斯克”号和“基辅”号,还有乌克兰的“瓦良格”号。
这四艘船的来历、状态和用途都不一样,买回来后的处理方式也完全不同。接下来,咱们就挨个儿看看这四艘航母的“前世今生”。
“墨尔本”号是咱们买的第一艘航母,1985年2月从澳大利亚手里弄来的。这艘船原本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尊严”号,二战后卖给了澳大利亚,服役到1982年退役。
咱们买的时候,它已经是个40多年的“老家伙”了,舰体老化得厉害。当时花了140万澳元,折合大概100万美元,名义上是当废钢买的。
买回来后,“墨尔本”号被拖到广州的一个拆船厂。
别看是当废钢处理的,其实咱们的工程师和海军专家可没闲着。他们把这艘船拆了个底朝天,飞行甲板、机库、动力系统,能研究的都研究了一遍。
这就像是买了个二手玩具,先拆开看看里面咋回事儿,学点技术。虽然这艘船没法直接用,但它给中国航母起步提供了宝贵的“入门教材”。
第二艘是“明斯克”号,1995年从俄罗斯买的,花了大概500万美元。
这艘船是苏联“基辅”级航母,1978年服役,1993年退役。苏联造航母有个特点,喜欢搞“混搭风”,这艘船既能载飞机,又装了一堆导弹,算是巡洋舰和航母的结合体。
刚买的时候,有人还真想把它改成军用航母。
可研究了一圈后发现,这设计太落后了。飞机载不了多少,导弹又占地方,改起来费钱费力,效果还不咋地,后来就放弃了军用计划。
1998年,这艘船被拖到深圳大鹏湾,改成了“明斯克”世界主题公园。
2000年开业后,吸引了不少游客,可惜经营不善,2016年就关门了。现在它基本是个空壳子,偶尔还有人提起。
“基辅”号跟“明斯克”号是“基辅”级的姊妹舰,1975年服役,1993年退役,1994年被我国买下,价格大概200万美元。
它的设计跟“明斯克”号差不多,问题也一样:载机少、改装难、性价比低。
所以,跟“明斯克”号一样,军用改装的念头没坚持多久。
2000年,“基辅”号被拖到天津,改成了滨海航母主题公园。
跟“明斯克”号比,它运气好点,公园里不仅有军事展览,还搞了豪华酒店、餐饮啥的,算是科普和旅游两不误。到现在,这地方还在运营,游客不少。
最后是“瓦良格”号,1998年从乌克兰买来的,花了2000万美元。
这艘船是苏联“库兹涅佐夫”级的,1985年开工,造到68%的时候苏联解体,留在了乌克兰。买的时候,它连引擎和舵机都没有,就是个“半成品”。
“瓦良格”号的购买过程可不简单,当时乌克兰经济困难,想卖掉这艘船换点钱。
我国一家公司名义上说要把它改成海上赌场,结果花了2000万买下来。
1999年,这艘船被拖回中国,路上还被土耳其卡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折腾了两年多才到大连。到了之后,咱们开始大刀阔斧地改装,2012年正式服役,成了“辽宁”舰。
为啥只改装了“瓦良格”号?
买了四艘航母,为啥只有“瓦良格”号被改成了真正的军用航母?其他三艘咋没这待遇?
“瓦良格”号是“库兹涅佐夫”级的,设计理念比“墨尔本”号和“基辅”级先进多了。
它有滑跃式甲板,能起降舰载机,布局也更符合现代航母的需求。
相比之下,“墨尔本”号太老,“基辅”级和“明斯克”号又是“半吊子”,载机能力差,改了也不实用。
“瓦良格”号没完工,反而是优势。没装动力系统和武器,咱们可以按自己的需求重新设计,塞进国产技术。而其他三艘都是“成品”,改起来得先拆一大堆,费时费力。
“墨尔本”号用了40多年,早就锈得不行。“明斯克”号和“基辅”号虽然年轻点,但苏联造船质量也就那样,维护也不咋地。
“瓦良格”号没服役过,舰体保存得最好,改装成本低。
我国当时没造过航母,经验几乎是零。改装“瓦良格”号,能让工程师和海军摸索设计、建造和运营的门道,为以后自己造航母打基础。
其他三艘改了也出不了啥成果,还不如拿来研究或者搞旅游。
从零开始造航母,少说也得十年以上。改装“瓦良格”号,从1999年拖回来,到2012年服役,十几年就搞定了。这速度对提升海军实力来说,太关键了。
航母是个“大国名片”,有了“辽宁”舰,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威慑力都不一样了。其他三艘改了也达不到这效果,干脆就不浪费资源。
2000万美元买个半成品航母,价格不算贵。相比之下,“明斯克”号和“基辅”号改装成本高得离谱,效果还不好,属于“赔本买卖”。
“瓦良格”号是个现成的壳子,改造起来省材料、省时间。其他三艘要么拆了研究,要么当景点用,也算没白买。
其他三艘航母去哪了?
“墨尔本”号买回来后,直接被送进了拆船厂。
1985年到1987年,工程师们把它拆得七零八落,研究了航母的结构、材料和工艺。
这过程虽然没留下啥“实物”,但给中国航母研发攒下了第一桶金。后来拆完的废钢就卖了,没啥特别的下场。
“明斯克”号1998年被拖到深圳,改成了主题公园。里面有航母模型、武器展示,还有模拟舱室,挺吸引人的。
2000年5月开业后,游客不少,可惜管理跟不上,生意越来越差。2016年公园关门,船也被卖了,后来听说被拆解了,挺可惜的。
“基辅”号2000年到了天津,改成了滨海航母主题公园。
跟“明斯克”号比,它多点商业头脑,搞了酒店、展览、餐饮一条龙服务。现在还在运营,游客评价还不错,算是个“活化石”。
回过头看,我国买这四艘航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墨尔本”号让咱们开了眼,“明斯克”号和“基辅”号试了水,“瓦良格”号成了正果。
这一路走来,既有摸索,也有取舍。最终只有“瓦良格”号被改装成“辽宁”舰,不是因为其他三艘不好,而是它最适合当时的中国。
从“辽宁”舰开始,中国航母事业算是上了正轨。后来有了完全自研的“山东”舰,再到电磁弹射的“福建”舰,咱们的航母技术越来越牛。
这四艘“二手货”就像是铺路石,虽然只有一艘真正上了战场,但每艘都贡献了自己的价值。
参考资料
港商揭秘买“瓦良格”航母内幕:购买时发动机已坏 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