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春福会见导弹部队老兵
越南导弹部队的现状与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岸基反舰导弹部队:核心威慑力量
越南岸基导弹部队是其海上防御的核心,部署了多型反舰导弹系统,主要针对南海及周边海域的制海权争夺:
- 主要装备
- P-35M“沙道克”:苏联时期引进的远程反舰导弹,射程约550公里,但技术老旧,抗干扰能力差,命中精度较低。
- K-300P“堡垒-P”:俄罗斯出口的岸舰导弹系统,射程300公里,具备超音速突防能力(2.5马赫),抗干扰性较强,是越南当前的“杀手锏”装备。
- P-500“玄武岩”:射程500公里的超音速导弹,但缺乏现代化制导系统,实际威胁有限。
- 部署与编制
- 越南海军拥有5个岸舰导弹旅,包括679旅(“沙道克”)、680旅(“冥河”)、681旅(“堡垒-P”)和685旅(以色列“EXTRA”火箭炮),重点扼守北部湾、岘港和金兰湾等战略要地。
- 679旅的“沙道克”导弹阵地部署于海防市附近,依托洞库和沿海地形形成隐蔽打击能力。
2. 弹道导弹部队:历史遗留与困境
越南的弹道导弹部队以冷战时期苏联援助的“飞毛腿B”为主,但存在显著短板:
- 历史背景:1980年代苏联为换取越南金兰湾等基地使用权,提供了少量“飞毛腿B”导弹,射程300公里,误差高达300米,主要用于威慑邻国。
- 现状:目前仅维持490导弹旅(缩编后的主要单位),装备老旧且维护困难。俄制“伊斯坎德尔”导弹单枚价格200万美元,越南无力更新换代。
3. 远程火箭炮:新尝试与经济压力
越南近年试图通过远程火箭炮弥补弹道导弹的不足,但面临高昂成本制约:
- 引进与仿制
- 从以色列进口160毫米和306毫米火箭炮(射程150公里),但因价格昂贵(单辆发射车300万美元)仅采购发射器,改造为固定阵地使用。
- 自主研发的远程火箭炮射程约150公里,但弹药依赖进口,单枚火箭弹成本高达10万-20万美元,齐射一次消耗近千万美元。
- 地区竞争:泰国和柬埔寨从中国引进的WS-1B、AR-2火箭炮射程更远(250-300公里)且精度更高(北斗制导误差20米内),进一步挤压越南的陆战优势。
4. 核心问题与挑战
- 技术落后:多数导弹系统依赖苏联时代遗产,制导技术陈旧,缺乏现代化雷达、预警机和电子战支持,难以应对现代战争环境。
- 经济制约:2024年越南军费约70亿美元,难以支撑大规模装备更新。例如,采购32辆T-90坦克耗资65亿美元,而维持导弹部队需更高投入。
- 军队经商副作用:越南军队长期参与商业活动(如电信、房地产),虽年收入超百亿美元,但导致战斗意志涣散和装备维护优先级下降。
5. 未来发展方向
- 国际合作:继续从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引进先进导弹技术,同时探索与印度、日本的合作以提升装备水平。
- 本土化尝试:推动国产化装备研发,如仿制以色列火箭炮和升级“沙道克”导弹电子系统,但进展缓慢。
- 战略调整: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海拓展”,加强岸基导弹与潜艇部队协同,但受限于探测能力和体系化作战经验。
总结
越南导弹部队在东南亚具备区域性威慑能力,尤其是岸基反舰导弹和远程火箭炮的部署。然而,技术落后、经济压力与体系化作战能力的缺失,使其难以突破“低成本威慑”的局限。未来若无法解决制导系统升级和军费分配问题,其导弹部队的实战效能将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