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年龄大了,什么怪事都能见到。

4月16日,贵州毕节一场 “一男二女” 的婚礼计划,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事情源于一张在社交平台广泛流传的婚礼邀请函,其上显示,贵州毕节市一名吴姓男子将于 4 月 19 日在世纪佳缘酒店与两位女性周某、陈某某举行婚礼。



邀请海报中,两名身着新娘妆的女子亲密挽着男子的胳膊,笑容满面。更刷新底线的是,还在配文 “一屋三人,三餐四季”。

这一消息,瞬间点燃了网友的好奇心和讨论热情。与此同时,有知情人还扒出疑似新郎的朋友圈,公然跟“两个婆娘”喝酒唱歌。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迅速登顶各大平台的热搜榜单。

男士们纷纷表示“羡煞”,女士们则气不打一处来:这是要闹哪样?挑战“一夫一妻制”吗?

毕竟,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和传统婚姻观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这样的 “三人婚礼” 实在是挑战大众的认知底线。

更有人好奇:这背后是否有什么曲折离奇的故事?

然而,戏剧性的反转很快到来。

随着舆论发酵,当地有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之后回应:两名女子中一人竟是新郎的前妻,三人拍摄婚纱照、筹备婚礼不过是 “闹着玩”。在民警的教育劝导下,这场原定的 “三人婚礼” 计划取消,新郎最终仅与现任未婚妻完婚。



好么!当全网还在争论 “重婚罪” 与 “婚姻自由” 时,当事人轻飘飘一句 “闹着玩” ,就把网友当猴耍,把舆论场当走秀台吗?

眼见官方下场,酒店方也紧急发布声明:在最初预订时未被告知是三人婚礼,在知晓情况后,基于我国一夫一妻制的基本原则,决定取消此次预订。

别问,问就是“我怕法律,更怕舆论”!

一场看似惊世骇俗的婚礼闹剧,就这样下帖子、通知亲朋,“很正式”的开始,又 “闹着玩” 似的草草收场。

官方声明了,按说该到此结束,但总觉得事情的背后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既然是闹着玩,为什么还通知了亲朋好友?

如果没有官方干预,婚礼叫停,已经通知到的亲朋若当天赶到婚礼现场,是当事人自己“闹着玩”还是愚弄亲友?

其次,众所周知婚礼预定酒宴是要交订金的,无故取消婚礼按原则订金不退。

酒店的声明证明“预定宴会厅”这个事是事实,那么,如果没有被紧急叫停,当事人拿真金白银去订宴会厅,还到微信通知亲朋好友,就只为“闹着玩”?

这样闹着玩,可真是不好玩!

所以,分析前因后果,这场闹剧无非两种情况:

其一,有些人的“流量瘾”犯了。

说白了,就是一些人为博眼球、吸流量而不择手段。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热度,制造各种奇闻异事,试图通过突破公众的认知边界来获取关注的人,比比皆是。

早在今年2月。江苏江阴就有一名男子P图伪造“三人结婚证”被拘留。



一张看似荒诞的婚礼邀请函、几张婚纱照和一段短视频,便成功引发全网关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网友们也乐此不疲地参与讨论,热度迅速攀升。

所以有为数不少的人怀疑,毕节这出“三人婚礼照”闹剧,是否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三人利用大众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和对婚姻话题的敏感性,故意制造话题,以达到吸引流量、甚至可能为后续商业变现铺路的目的。

如果真是如此,这种为了流量毫无底线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它不仅污染了网络环境,助长了不良风气,也让公众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信任危机。长此以往,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将被这些博眼球的低俗内容淹没,社会的价值观也会被扭曲。

其二,这些人嘴上说“图个好玩”,实际就是把婚姻当儿戏,把法律当摆设。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这无论是在法律层面还是道德层面,都从根本上保障了婚姻关系的平等、稳定与和谐。

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婚外情、出轨屡见不鲜。最近几年,学术圈、体育圈甚至体制内时时爆出的情色大瓜,无一不暴露出了人类欲望试图突破道德法律制约的混沌现实。

说白了,就是社会的道德水平在普遍下降。

这种情况下,有人既想放纵欲望,又想规避道德谴责与法律制约的风险,难免会出些“奇谋秘计”。

2001年,深圳就曾举行过一起荒诞婚礼,一名叫陈世君的男子,由于难舍新欢旧爱,同时跟26岁的海南姑娘叶某某、22岁的湖南姑娘戴某某举办婚礼。此荒唐事一出,社会为之大哗。

然而,由于陈某某钻了法律空子,未跟其中任何一“妻”去民政局领证。所以时至今日,面对这一建国以来首例一夫同日娶两妻的行为,司法机关却难以给他们定罪。

如同“法外狂徒张三”曾科普过的:张三同时和八个女子结婚,但就是不领证,而且同一天举办婚礼,这种行为并不构成犯罪。我就是让你羡慕,但你定不了我的罪。

也就是说,贵州这场闹剧中,如果“三人在一起只拍摄婚纱照,或者只办婚礼不领证”,那“一男两女”就不违法!

换言之,当事人很有可能试图通过规避婚姻登记程序,以“事实婚姻”形式建立三人关系。

从事情始末看,我更倾向于这一点。

这种行为虽不违法,但本质上,既挑战公序良俗,又是对法律精神的迂回挑战。这种刻意模糊法律边界的行为,实则是将个人欲望凌驾于社会契约之上。

婚姻,自古以来便承载着厚重的意义,它是两个相爱的人许下一生承诺的庄重仪式,是组建家庭、繁衍后代的基础,更是社会伦理道德和公序良俗的重要体现。

而这场所谓的 “三人婚礼”中,三人不仅对自己的感情、婚姻极不负责,还将视法律和道德如无物。不仅伤害了当事人及其家人的感情,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示范,误导公众对婚姻的正确理解,让人们对婚姻的神圣性产生怀疑。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事件可能引发的“破窗效应”。

当法律对未登记的“一夫多妻”关系缺乏有效约束时,就可能催会生更多以“自由选择”为名的伦理越界行为,最终动摇婚姻制度作为社会基石的稳定性,社会秩序也将陷入混乱。

这场 “一男二女” 的婚礼闹剧虽然已经结束,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和反思却远远没有停止。

我们期待在未来,无论是在婚姻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世界里,都能多一些真诚与尊重,少一些荒诞与无底线。

更期待完善婚姻法,让社会回归到健康、有序、文明的轨道上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