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轰轰烈烈的关税战,短短一周就来了个虎头蛇尾。随着特朗普对非报复国暂停对等关税90天,即便对华关税依然高达硬脱钩的145%,但这种伤害已经大大降低——毕竟只要不全球同等征税,大部分中国普通商品都可以通过转口贴牌进入美国;甚至,特朗普还觉得不够,又把半导体、通信设备、电脑等不方便转口洗澡的中国高科技产品也给豁免了。如此一来,145%的史上最高税率,就彻彻底底成了个空架子。



很明显,特朗普此举,是想借坡下驴,对华释放善意——毕竟中国拒绝妥协、悍然亮剑后,美国一下遭遇股债汇三杀,尤其是美债收益率的急速攀升,这直接戳到了特朗普的软肋。也正因为如此,特朗普才不得不放下傲慢,转而对华释放善意。

只不过,这一次,中国却不接招。虽然美国那边频繁发出缓和信号;中国这边的反应却不咸不淡,摆明了要特朗普先取消关税再谈。

怎么理解中国的强硬?当然,从“理”的角度来说,这是没问题的。毕竟所谓对等关税本来就是赤裸裸的讹诈,是空手套白狼,你不先把它取消,我凭什么搭理你?

但从“情”的角度看,这确实有些强特朗普之所难。毕竟真要这么干了,特朗普等于是公开承认自己对华妥协。特朗普上台这仨月,虽然几项重大国政都搞的虎头蛇尾,没一个干顺溜的;但至少在面子上,懂王还是始终坚持自己不断在“赢”。鉴于“赢学”已经成为懂王在红脖子面前维持自身政治合法性的精神鸦片,而反华又是红脖子最看重的外交事务,这种情况下,要懂王公开自抽耳光认错,这是绝对不饿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也就意味着中美关税战,在短暂的停歇之后,还会烽火重燃,甚至打的比这一轮更狠。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明知如此,中国为什么不见好就收呢?毕竟中美商品贸易可是有高达3600亿美元的顺差——这真的不是一笔小数目,事关大量企业和打工人的生计。为了不蒸馒头争口气争,就愿意付出中美硬脱钩的代价?这明显不符合中国一直以来重里子大于重面子的务实外交风格。

当然,特朗普的反复多变,确实是一个阻碍因素——这厮今天达成的协议明天就可以翻脸不认,这种毫无信用之人,确实也没法好好交流。但即便如此,按照能拖一天是一天,硬脱钩晚来一天赚一天的基本逻辑,哪怕是虚以为蛇,也没必要把事情做绝。

可中国还是把事情做绝了。不光亮剑反击时够绝,亮完了特朗普认怂了依然够绝。既然如此,那只有一个解释,这场关税战,很有可能是中国布的一个局——表面上看。关税战是特朗普先挑起来的,但实际上,很可能中国等的就是他来打,并且早就做好了口袋阵,要在这里因势利导,跟美国打一场超大规模的围歼战。

这个猜测可能有些耸人听闻。但如果不是中国自己想打,完全无法解释为什么这次中国出手会这么狠,这么坚决;更无法解释为什么最想好好做生意,最想尽可能多争取发展时间的中国,在特朗普服软后却依然不依不饶,硬把他架在上面,一点台阶都不给。

那么,中国到底图的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好处,能让中国愿意承担中美硬脱钩,每年高达3600亿美元顺差化为乌有的巨大代价?

在我看来,能让中国下如此大注的诱惑只有一个——就是击溃美元信用,夺取美元的部分市场份额。

为什么会有这个判断?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想明白:为什么我们要跟美国做生意?为什么我们要把辛辛苦苦生产的商品,廉价卖给美国人?

答案很直接,是为了赚钱。

可是,什么是钱?

在之前的付费文《对等关税落地,全球股市崩盘,中美之间的最后决战,打响了!》中,云石君对“钱”这个概念做了一番解释:搁在当前大环境下,国家之间的交易,只有一种东西可以称之为钱——那就是美元。其他国家的货币,要么是美元的影子货币,要么只能在内部流通,只有美元才是被全世界普遍认可,唯一可以通行全球的世界货币。

我们辛辛苦苦996,任劳任怨生产出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所换回的,其实不过就是这一堆美国印刷的绿纸而已。而我们之所以要用劳动成果换绿纸,只是因为它是唯一的世界货币。只有拿了这玩意,我们才能在全世界买到资源,买到其他国家所生产的商品。我们如此,其他所有国家,也同样如此。

这看起来很荒谬,但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运行逻辑,是全球化的规则。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都是卖纸,那你美国的绿纸卖得,别的国家的纸就卖不得?

答案是,其他国家确实卖不得。因为美元能成为唯一的世界货币,背后是靠的是美国国家信用,再具体一点,靠的是美国的科技霸权、军事霸权和建立在二者之上的金融霸权,谁不服,美国就用这三大霸权把它干服。

别的国家没有这个本事,既不能吸引,更不能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货币,所以他们只能接受美国制定的规则,只能认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

但问题是,别的国家没这个本事,不代表中国没有。

论科技,中国制造2025已超预期完成,除了极少数尖端技术,其他基本上追平了西方;论军事,从近两年中国军工的井喷和美军的拉胯表现来看,中国在军事科技方面已经实现了之于美国的整体追平乃至局部反超,只是在存量军事资源方面落后——而这对军工产能碾压美国的中国来说根本不值一提。而在军事和科技之外,中国更是全球最大工业国,拥有全世界最完备、最高效的工业体系,工业产能超过G7总和——而在这方面,去工业化的美国给中国提鞋都不配。

这么一看,中国在基础硬实力方面,已经实现了对美国的整体反超。唯一不如的,就是金融方面,中国的金融实力,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全球影响力,依然不如美国。

但这其实已经不是致命阻碍了。毕竟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融软实力,必然是建立在实体硬实力基础之上的。美国既然已经在硬实力方面被中国超越,那美元凭什么还能充当唯一世界货币?就算中国要文斗不要武斗,无意直接摧毁美帝霸权,摧毁美元在存在层面的根基。但至少,美国是不是也应该把长期独占的肥肉吐一块出来,让中国来吃吃?说的直白点,就是美元的市场份额,分一块出来让给人民币?

这才是我们的真实目的。这也才是我们愿意砸下这么大筹码,支付中美硬脱钩代价,也要把特朗普架上去,逼着它继续打关税战的根本原因。

3600亿美元的顺差多吗?确实很多,但如果能在这一次关税战中击溃美元,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大大前推一部,不说取代美元吧,至少能夺下它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那区区3600亿绿纸还算个毛啊?

当我家的人民币也成为了世界货币,直接拿中国印钞厂印的红纸,就能在国际贸易中换到资源、商品乃至于黄金,那我们还有必要辛辛苦苦去拿生产的商品去换美元吗?当我们拿到了全球铸币权——哪怕只是部分性的,全球各国都大大增加了人民币计价结算甚至储备份额,中国就可以通过直接印钞来刺激经济,在推动良性通胀的同时,达到增加国民收入,拉动内需的目的。到那时,别说补上3600亿美元的需求缺口了,再多两三个3600亿美元的需求,我都能给你创造出来——或者说,从美元信用那里转移过来。

这就是金融的魔力,这就是世界货币的吸引力。而要让咱们也享受——至少是部分享受美利坚人民用纸创造购买力,用纸制造消费力的乐趣,那我们就要的打击美元信用,将大量使用美元的场景,替换成人民币。

本来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但特朗普的关税战,却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加速契机。

表面上看,特朗普是在用关税讹诈全球,但本质上,他是在用美元讹诈全球。在特朗普的逻辑里,你不同意交高额关税,你的货就进不了美国。这不仅意味着其他国家的商品将无法进入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更重要的是,他们无法再获得美元。而美元又是国际贸易中的唯一货币。你没了美元,就相当于没了钱,那不仅跟美国生意没法做,跟其他国家之间的生意同样就没法做了。

这才是特朗普装逼乱来的底气。相较于没有美国市场,没有美元对其他国家更加致命。

但问题是,如果美元不再是唯一世界货币,如果有一种货币可以替代美元,那对等关税的危害就大大降低,各国也不用再为了获取美元,而被迫通过货币贬值等方式压低自家产品的价格,交高额关税补贴美国消费者。

而要取代美元的,就是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就是美元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被人民币蚕食的过程。

以前中国要推人民币国际化,其实是很困难的。毕竟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已经通行了大几十年,已经形成了历史惯性;这时候贸然出现一个人民币——虽然这玩意背后有全球最大工业国背书,确实可以用它买到几乎所有自己想要的工业品,但问题是这些用美元同样可以买到,这种情况下,完全没必要抛弃一个熟悉的,也受到全球广泛认可的美元,去接受人民币这样一个新兴货币。

更重要的是,大家对人民币的信用,对中国的信用,存在极大的疑虑。虽然中国这些年确实发展的很快,也隐隐显露出了赶超美国的势头,但也因此被美国战略锁定。

美国当然不能接受中国挑战自己的地位,不能接受美元被人民币取代——哪怕是部分取代也不行。所以美国一方面真枪实弹的用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等方式遏制中国,另一方面,也展露出一山不容二虎,中美必须分出高下输赢的决心和意志。

前者就不说了。光说中美必分高下——当这个认识成为全球主流,大家自然就会对人民币,乃至人民币资产心怀谨慎。毕竟传统认识里,美国实力还是在中国之上的,在这些年的中美博弈过程中,也一直是美攻中守,中国是被动防御方。

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在对美博弈中扛不住了,那意味着人民币将大幅贬值,使用场景也会减少,这样一来持有人民币乃至中国资产的国家和个人,其财富就会大幅缩水。而且,在中美博弈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弃美元改用人民币,这在美国眼里无疑是反向站队,势必会招致美国打压。如果最后中国输了,那自己这种站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会被加倍放大。

总而言之,鉴于大家对中国在中美博弈中最后结果普遍不看好,所以人民币在全球资本眼中的不确定性无法消除,国际化自然也就十分困难,只能见缝插针,通过对金融暴雷国提供债务置换,或者某些国家别无选择(比如俄罗斯,没法用美元)时,才能挤占一些原属于美元的市场份额。

当然,这两年中国大量展示科技突破和军工爆发的成果,这使得全球对中国的信心有所增强。但毕竟历史惯性还在,加上中国又始终没有改变其在中美博弈中的被动地位,所以美强中弱的固有印象短期内还无法消除。如果按照这个路径继续下去,人民币国际化依然只能徐徐图之,在达到那个质变临界点前,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依然得向美国交铸币税,依然得面临被美国讹诈,勒索甚至收割的威胁。

但对等关税一出,鉴于特朗普要价太高,大家被逼的直接没得选了。如果不想被收割,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生产的资源和商品被美国廉价掠夺,那就只能在国际贸易中尽量多用人民币。

而当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甚至被各国央行充作储备货币——也就是人民币需求量大增,中国印钞放水的条件就会成熟,放出来的水被日趋庞大的人民币世界共同分摊,这样不仅不会搞出恶性通胀,还会会带动国民收入水平提升,催生内需繁荣。

而这种中国内需消费的扩大,又给全球生产者提供了市场增量,对冲掉了对美出口降低的损失。最终,就是人民币世界走向复苏和繁荣,大量的美元则在丧失全球应用场景,丧失世界货币功能后不得不憋回美国国内,催生出美元世界的恶性通胀。

这就是中国很想特朗普打关税战,哪怕它不打,中国也要逼着他、架着他打的根本原因。你不搞对等关税,大家没动力改换门庭啊;你搞对等关税,搞的越高,大家越走投无路,只能加快速度弃美元、投入人民币怀抱。

正是基于这种逻辑,当特朗普关税落地,中国强势出头对等反制后,市场的表现,并未如特朗普预期那般,大量资金从美股流入美债,而是出现了股汇债三杀。之所以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中国的亮剑,让大家意识到了美元正在面临巨大的价值风险。如果美元被人民币取代——哪怕是部分取代,那美元的真实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而这种价值折损,可不是美债那点收益率可以弥补的。

当设想中的资金从美股流向美债;直接变成了资金流出美国,资本抛弃美元,桀骜不驯的特朗普才不得不低头认怂。

这就是我们赢下这一轮关税战的逻辑。只不过,很多人依然担心,觉得这种胜利是暂时的。毕竟现在特朗普政府只是按下暂停键,给了非报复国90天关税宽限期。在此期间,他肯定会威逼利诱,对这些国家各个击破,逼他们站队自己。

鉴于美国依然是世界霸主,是全球经济秩序主导者,全球影响力也远高于中国。所以可以预期,这些国家——包括参与反制的欧盟,最后还是大概率会对特朗普屈服。至于中国这边,虽然咱们已经表态,不允许其他国家拿中国利益跟美国做交换。但一旦大家都屈服,甚至被迫购买了所谓百年美债,被美国强行绑上了贼船,就算现在不直接出卖中国利益,后面特朗普再次发动进攻时,咱们已经沦为孤家寡人,到时候又该如何应对呢?

这看上去确实是个问题。但实际上,这一点并不用担心,因为哪怕最后真只剩下中国一家跟美硬扛,只要他们不集体追随美国对咱们加征关税,那咱们依然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怎么解释?我们把逻辑捋一捋。

对中国来说,只要其他国家不跟随,美国单方面对华加征关税根本就无所谓——因为大部分中低端商品,可以通过转口贴牌的方式迂回进入美国,无非是多几个点手续费而已——而且这个手续费大部分也是美方来掏。鉴于中国工业体系之于海外竞争者的超强整体优势,也不会因为这几个点的成本增加,而导致市场份额被其他人夺走。

至于不便贴牌洗澡的中高端电子科技产品——鉴于中国品牌的手机、汽车等本来就进不了美国市场,所以这部分对美出口,本来就是美国企业和品牌在华生产后的返回销售罢了。这玩意技术含量更高,离了中国产业体系更找不到替代者,特朗普不豁免的话,美国伤的比中国要重的多。

下面重点来了。如果对华关税战继续,中美硬脱钩,那对于第三国来说,不管他对美出口自家产品还是中国洗澡货,确实能获得美元;但他们向中国采购商品时,还能不能用美元,那就不一定了。

这是必然的。中美都硬脱钩了,那中国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多美元了。

其实在此之前,中国早就不需要那么多美元。毕竟美国这不能卖那不能卖,中国早就拿了大把美元无处可花。至于必须大量外购的石油、芯片等等,前者因为中国新能源革命以及沙特、俄罗斯等国部分推动人民币结算;后者因为中国科创升级芯片产业不断突破,这一切都导致二者对美元的需求呈长期下降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还是加速度的。

这种情况下,中国继续囤积美元的必要性越来越低,只需要能保证汇率稳定,应对金融冲击就行了——而以当下中国三万亿的外汇储备,这已经绰绰有余。

当然,中国大概也不会完全拒绝其他国家在对华贸易时用美元支付。不过,中国肯定会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设置一些障碍、抬高一些成本,同时对使用人民币提供一些优惠和便利。

对第三国来说,采购中国工业品本来就是刚需——甚至这是比获得美元更刚的刚需。以前按照国际贸易规则,大家都用美元支付。现在首先美元获得成本提升了(就算特朗普豁免对等关税,但10%基础关税还是要交的),然后在中国这边用美元采购工业品的话,成本还要再升一点。而返过来用人民币的话,不光不用付出额外成本,还略有优惠。这么一算,大家肯定是倾向于用人民币跟中国交易。

第三国既离不开美元这个币,也离不开中国产品这个货。现在对美出口获得美元,对华进口使用人民币。这么搞的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大家手头都缺人民币,而美元却过剩。

那怎么办?当然,可以在对华进口时依然使用美元,只不过要按中国的规矩为此支付更多一点成本——可这些美元赚回来时就已经支付了额外成本的,现在使用的时候再多付一道,这明显就亏大了嘛!

所以大家肯定倾向于直接用人民币支付。既然用人民币采购货物——不管是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工具的整机、零部件等,都用人民币采购。

而为了获取足够的人民币,第三国在对华出口农产品、资源和服务时,自然也就会倾向于从中国收取人民币而非美元。

一旦这种交易模式成型,那么第三国对美元的需求也就没那么大了,就会逐渐减少美元储备——而考虑到特朗普关税导致对美出口换取美元的成本增加,这种人民币对美元的替换,还会大大加速。

说白了,货币货币,先有货后有币。币是用来买货的,没有货做支撑的币屁用没有。美国有币无货,所以长期以来,中国商品和石油一样,成为美元价值的底层支撑。现在中美硬脱钩,中国货物对美元的价值支撑被抽离,甚至返过来成为人民币与美元抢饭碗的支撑,这一下美元就沦为了空中楼阁,价值体系崩塌不可避免。

这就是中国在关税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逻辑。也是中国利用特朗普关税威胁设局,还架着他下不来的原因。

以前中国不敢这么玩,是因为那时中国产业体系优势不明显,这么玩存在被其他国家竞争者替代的风险;同时那时候中国科技发展水平有限,只能占领在产业链中下游,上游面临美国卡脖子断供风险;再加上那时候中国综合国力有限,也确实担心遭遇美国政治军事报复。种种因素,这才导致中国长期隐忍。

但今时不同往日,中国产业体系的整体优势已经足够大,真不怕其他国家替代(七年贸易战,中国出口屡创新高,也证明了确实没谁能替代中国);创新突破的如火如荼,也填补了中国科技短板,被美西方卡脖子的风险基本消除;综合国力方面中国也起来了,尤其是军事科技方面,还实现了对美国的赶超。

这种情况下,中国掀桌子的时机其实已经基本成熟。而特朗普不了解情况,到这时候不仅不收敛,反而主动给中国送上个理由,尤其是还附赠了一个全球性的对等关税和基础关税的大礼包,这简直是打瞌睡送枕头,中国要是不笑纳,就真的太对不起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机遇了。

以上,就是我说这次关税战,特朗普是被中国反做局的逻辑。中国以3600亿商品贸易顺差为饵,引特朗普来攻,然后却就此陷入中国的口袋阵。接下来,攻守之势异也,中国的目标,将直指美元,直指铸币权、直指美国金融霸权。

那么,回过神的特朗普,有没有办法给自己解套呢?其实办法也不是没有,但风险很有点大,估计特朗普不见得敢这么玩。

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2523节。喜欢的读者,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持续收看全部云石海外风云系列原创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