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 品牌 免费送你《135本品牌营销必读书》
作者 | 王晖 来源 | 首席品牌观察
又有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大佬,喜提“禁狱系”称号了。
4月16日,重庆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洪九果品”)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邓洪九,董事彭何、江宗英、杨俊文、谭波及监事会主席余利霞女士等,目前均已被采取不同刑事强制措施,原因与重庆市两江新区公安分局就涉嫌骗取贷款及/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之事项进行的立案侦查相关。
公告还提到,自2025年1月6日起公司主要办公场所之一重庆市渝北区东湖南路3号中铁峰汇B座22层被公安机关限制人员出入,公司无法正常办公。公司就该事件收到的信息有限,该事件对公司的影响和潜在可能性无法预测。
▶ 图源:洪九果品公告
单从这份公告里,很多人读出两个字:凉凉。
从曾经的“榴莲大王”,到高管集体“铁窗泪”,“水果巨头”洪九果品轰然倒塌,但让消费者深恶痛绝的“水果刺客”,或许仍然不会消失。
“榴莲大王”的诞生
“中国人每吃10个榴莲,就有1个来自洪九”,在洪九果品的巅峰时期,有人如此形容。
没错,夏天在中国爆卖的榴莲,就是洪九果品的财富密码。但鲜为人知的是,创始人邓洪九曾经只是重庆“棒棒军”中的一个。
1987年,17岁的邓洪九只身到了重庆朝天门码头创业卖水果。他很快发现,朝天门一带红橘的零售价格普遍偏高,一斤要卖七八角,而自己老家长寿的红橘价格要便宜得多。
发现商机的邓洪九,将2000元家当全部投入进去,将家乡的橘子运到重庆,低价卖给街头的其他水果商贩,通过“差价”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从此,邓洪九开启了“水果批发狂魔”模式。
2001年,为了抢占砂糖橘市场,邓洪九跑到了广东下订单,结果被当地老板看不起,空手而归。这件事让他明白,做生意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于是,2002年,邓洪九和妻子江宗英带着一群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草根团队,正式创立了洪九果品,并通过开辟新线路,生意越来越好。
2005年,邓洪九盯上了进口水果,他从东南亚采购榴莲、山竹等,加工分级后分销到国内。2006年,一条“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实施零关税”的新闻,让邓洪九再次抓住机会,把台湾水果引入了重庆市场,借助与多家超市的合作,当年销售额就达到了1.5亿元。
2011年,邓洪九正式进军泰国,一开始亏了不少钱,但他没有放弃。2012年,洪九果品借了1亿元在泰国建厂,雇了上千名工人,还以期货形式签下4万亩水果的长期收购合同,提前将收购款付给果农,这一策略直接改变了泰国水果在重庆的市场格局。
▶ 图源:洪九果品官微
2014年,邓洪九又跑去南美洲采购水果,在智利签下了7000亩车厘子的长期收购合同。
这是洪九果品发展的巅峰时期,几乎所向披靡。2017年,邓洪九在重庆九龙坡建的新水果批发市场投入使用,成了重庆最大的水果交易中心。2018年开始,公司先后获得多家机构投资,2019-2022年营收从20亿涨到150亿。
2022年,洪九果品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了“水果第一股”,市值一度冲到600亿港元,邓洪九家族的财富更是一度达到85亿,登上了胡润百富榜。
600亿“水果巨头”的崩塌
用一根扁担挑出百亿生意的邓洪九,确实是一位传奇的企业家。
但如今看来,邓洪九从老家倒卖红橘到重庆时,就已经埋下了一颗如今大厦倾覆的“暗雷”。
当时,正是通过将老家的数千斤橘子低价分给重庆的伙伴销售,邓洪九从中看到了“端到端”模式的巨大优势,他曾表示,这是自己“花费36年、沉淀出最为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
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果行业损耗率高等问题,特别是在水果的跨国运输中,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损耗率。有数据显示,2021年,洪九果品的损耗率仅为1.3%,而行业平均损耗率是1%-5%。
靠着这套玩法,洪九果品成了中国最大榴莲分销商,年卖2500万颗榴莲,毛利率高达24.5%。
但弊端在于,这一模式对现金流的要求非常高。洪九果品需要保证上游端向原产地果园支付预付款以锁定优质水果供应,下游端为零售客户预留应收款项账期,才可以实现供应链的畅通。
▶ 图源:洪九果品官微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当洪九果品向上游支付了巨额收购费,下游客户又把账期拉长到几个月,规模越做越大,资金回笼慢的问题就开始暴露出来。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洪九果品高达93.5亿收不回来,只能被迫贷款了27亿维持正常运营。2024年,这种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仅1月份,洪九果品支付了约15.2亿元预付款给供应商,当月收到的回货仅约4.50亿元。
2024年3月20日,由于没能按时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上市仅两年的洪九果品被港交所停牌。
而2023年的年报就卡在了预付款项上。公司前任核数师毕马威对其2023年给多家新增供应商支付的34.2亿元预付款提出了质疑,他发现这些供应商有的注册资本远低于预付款,甚至参保人数为0,“做假账”的质疑声甚嚣尘上。
停牌后,为了缓解资金压力,2024年4月-9月,邓洪九和妻子频繁质押股份,累计质押股份占直接持股的65%,占总股本约14%。2024年,多家金融机构因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起诉洪九果品,部分分公司被贴上了封条,成都分公司员工全部离职。
如今,随着公司高管被采取不同刑事强制措施,洪九果品终于落得一地鸡毛。
进口“水果刺客”,打不过国产水果
洪九果品的崩塌,其实还折射出一个事实,那就是“高端水果”的生意不好做了。
近几年,“月薪两万,吃不起水果”的话题,不时都要在社交媒体上讨论一番。当打工人下了班想买水果犒劳一下被掏空的身体,结果随便买一盒草莓几十块,如果多买几样水果,几百块大洋就搭进去了,实在是痛心。
网络吐槽最多的其实是百果园,在洪九果品上市的次年(2023年),不甘落伍的百果园也登陆了港交所,成为了“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
正是靠着用“高端水果”打出差异化,百果园赚得盆满钵满,巅峰时期的2023年,收入高达113.91 亿元,相比2022年增长0.7%;净利润3.62 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1.9%。
▶ 图源:百果园官微
尽管一个是批发,一个是零售,商业模式不同,但“高价水果”是百果园和洪九果品共同的“致富经”。
尤其是车厘子、榴莲等水果,带着“进口”“稀缺”的光环,即使价格不菲,被捧成了“水果贵族”,中国消费者也愿意买单。
但是,高价水果的“泡沫”被戳破,往往只需一场降价。
从去年到今年,国内高端水果品种开启了价格集体“跳水”模式,100元三个榴莲、10元4斤阳光玫瑰、8.99元的车厘子等等,让“水果刺客”摇身一变成了“水果护卫”,月薪5000元的打工人,终于实现了水果自由。
这背后,离不开国产水果的规模化量产。比如云南、山东、安徽等地通过大棚盆栽技术实现了蓝莓的全年供应,价格较进口蓝莓下降40%-60%;海南榴莲种植面积已超3万亩,2025年预计产量突破2000吨;山东、河南等地将阳光玫瑰亩产提升到了3000斤,成本下降50%……
当国产水果突破了“卡脖子”的地域性瓶颈,洪九果品下游客户高价囤的进口水果就可能卖不出去,也就无法及时交付货款,连锁反应下,这成了压死洪九果品的最后一根稻草。
尝到苦果的还有百果园,根据财报,2023年实现盈利3.62亿元的百果园,2024年预计全年亏损3.5亿元至4亿元。
再看洪九果品的崩塌,或许更像是一个寓言,它告诉人们,高价泡沫终会破灭,靠垄断和资本堆砌的帝国,往往一夜倾覆。
不知道铁窗里的邓洪九,会不会怀念当年挑着扁担卖红橘的日子。毕竟,那时候,至少账是现结的。
*编排 | 三木 审核 | 三木
品牌最新资讯,尽在【首席品牌观察】↓↓↓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添加备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