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打太极、采茶制茶、体验非遗竹编……4月14至15日,来自法国中央卢瓦尔河谷大区蒙达尔纪等地的中学生代表团,来到湖南长沙交流学习参观,并化身“乡村体验官”,走进田间地头,感知乡村振兴的生机与活力,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在长沙县第一中学的书法课上,法国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划写出“福”字,为中法友谊长存送上祝福。太极课上,中法学生一同学习太极二十四式,一招一式尽显专注,轻松上手。在远大集团、三一重工智能工厂,学生们沉浸式体验来自星沙的工业脉搏。“震撼!”“好玩!”“有趣!”学生们在深度体验中对中国文化以及现代化工厂赞不绝口,发出阵阵感叹。
法国中学生展示自己写的“福”字。杨欣雨 摄
学生们集中展示自己所写书法作品。杨欣雨 摄
法国中学生跟着老师学练太极。杨欣雨 摄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是一次非常奇妙的旅行!这些文化我过去从来没有经历过,也没有体验过。我们学习了书法、竹编,还有太极拳,过去只能在街上看到,但是这次能够亲身体验。我觉得这是一次特别有意思的发现之旅。“法国教师Isabelle说。
长沙县青山竹编,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盛于民国时期,其竹制品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如今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中学生代表团来到青山铺镇青山竹编非遗文化馆,了解青山竹编的历史、传承以及制作工序,并化身“乡村体验官”,在非遗老师的带领下,现场学习制作简单的竹编作品。
17岁的法国学生Josephs对竹编兴趣盎然,竹篾在她的指尖翻飞,不多久,一件小型竹编风铃挂件就已经成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在博物馆看到,我还能亲自体验制作过程,非常棒。这趟旅程让我印象深刻并深受感动。我今年通过了汉语水平一级考试,这次回去后我还准备考二级。我非常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来中国,我会努力争取实现这一目标。”
法国中学生正在制作竹编风铃挂件。
法国中学生集体展示自己创作的竹编作品。
来到李维汉故居,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法国学生们了解了100多年前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学子在蒙达尔纪那段光辉的岁月。李维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 年赴法国留学,后参与中国共产党欧洲支部的筹建工作。在故居内,陈列着的珍贵历史文物和详实的资料,学生们认真聆听。
“在这里参观,我看到了很多和蒙达尔纪相类似的场景。我觉得中国和法国之间的距离尽管很遥远,但确拥有共同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是一段永恒的历史。”法国学生Romain在参观后说。
在长沙县金井镇金井茶园,茶叶纷纷吐露新芽,阳光普照,正是采茶好时节,法国中学生们深度体验了一场采茶制茶的文化之旅。学生们提着竹篓走进绿意盎然的茶园,穿梭在茶树间,采摘嫩绿的茶叶。随后在制茶车间,学生们集中观看了茶叶杀青、揉捻、烘焙等传统制作工艺。
法国中学生正在茶园采茶。
学生们展示自己采的茶叶。
一直以来,蒙达尔纪市与长沙有着深厚的渊源。20世纪初,长沙县革命青年李维汉远赴蒙达尔纪勤工俭学,友谊的种子就此种下。2024年,长沙县与蒙达尔纪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双方代表来到松雅湖畔,种下一棵代表友谊的桂花树。今年春节期间,长沙县高中生赴蒙达尔纪进行了交流学习。
Isabelle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了这次中法交流活动,几天下来,让她对湖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她动情地说:“湖南很漂亮,长沙县很漂亮!我知道100年前,我们跟长沙就有很多的联系,我也非常高兴这段历史能延续到今天,而且我觉得这段历史还会永久地延续下去。特别是我们目前正在开展双边交流,中国学生能够到法国来交流学习,我们法国的学生能住在中国学生的家庭里,尽管我们的文化是不一样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了解更多中国文化的一个十分难得的宝贵机会。”
“此次游学,让法国学生在烟火气和书卷气中同鉴星沙形象,感受长沙县的‘五好’教育,为法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互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长沙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本次交流活动是由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和法国中文学习测试中心共同举办的汉语桥“探华夏文明 鉴现代发展”之旅,串联起了北京、长沙、上海三城,其中长沙站特别设计“中国家庭生活体验”环节,让法国青年沉浸式感知中国文化。
(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 何纯 朱友芳|刘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