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德师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团队教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要求,强化思想铸魂、责任担当,打造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成员先后资助如山东省励志之星马艳英等26名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捐献10万元,用于学业奖学金,并自设班级考研基金,助力学生实现梦想。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悉心培育“难忘恩师”“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等楷模,涌现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十佳研究生导学团队”“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教育系统劳模和优秀人才创新工作室”等优秀教师团队。
2.教育教学
团队教师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进行专业建设,安全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三次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联合国内东西部12所高校牵头组建了教育部安全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不断探索先进教学方法,获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2009年、2018年、2023年),省教学成果奖6项;持续推进课程建设,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团队聚焦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推进课程数字化教学,构建课程“信息化-实景化”融合教学模式,建成了全国安全工程专业首个专业知识图谱,并依托各类实验平台,创造了全新实践环境,获批山东省安全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实施“内循环监督+外循环评价”双循环质量督导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改革成果,团队成员平均开课3门,承担国家、省级和学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7项。
3.科学研究
团队教师始终坚持深入矿山生产一线,致力于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近十年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企业委托课题等240余项。经过多年发展,团队在粉尘职业安全健康防护、地下工程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煤火与热动力灾害防治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形成了学术特色。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项、二等奖25项,获国内发明专利24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23项;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16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6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40余篇。成员入选“国家人才工程项目”2人、“国家人才工程青年项目”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泰山学者”9人、“省杰青”3人等。
4.服务乡村振兴
团队创建了“需求牵引+产研保障+双创驱动”创新体系,团队教师全部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自组建以来先后有23人长期担任本科班主任,并以创新创业大赛为驱动,构建“赛课合一”教育模式,指导学生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多人获评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团队教师鼓励学生扎根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大批学生服务国家战略,奔赴内蒙、宁夏等艰苦地区和煤矿行业就业,通过西部计划、拔尖选调等方式服务地方政府、乡村一线;所培养学生已成长为政府及生产单位的专业骨干、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涌现出张在贵、王乃国等为代表的“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中国能源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
5.志愿服务
发挥团队智库优势,服务国家安全生产。团队有国家及省级安全生产专家3名,程卫民、辛嵩等教师多次担任我国重大矿山安全事故调查组组长与副组长,不顾个人安危,亲赴现场参与事故救灾;成员挂职山东、山西、辽宁多省煤矿安全会诊专家,山东省安全生产专项督导专家,新疆呼图壁县副县长等20余人次,为500余对煤矿及地铁隧道工程提供先进技术支持,并为山东能源等培训5300余人次,相关事迹上线学习强国平台。
团队依托学校并联合山东省教育厅成立了山东省学校应急教育中心,协助青岛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了山东省首个“体验式”应急安全教育培训中心,着力打造“公共安全体验场馆”。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普及公共安全知识,为中小学生、社会各界群众等提供安全应急科普体验超30万人次,人民日报对此进行积极宣传报道。
此外,团队积极服务社会公益事业。新冠期间,团队教师联合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教育电视台面向全国大学生录播了五期高校复学规范培训节目,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科学防疫,在央视新闻、央视频、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平台播出后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大众好评。团队承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安全学科卫生工程与技术条目的编写工作、程卫民教授担任山东省政协委员,撰写省政协优秀提案等21项提案。
6.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团队青年教师获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所在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团队成员所在的安全工程专业党支部入选山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团队始终坚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在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以程卫民教授为团队带头人,建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团队,35名团队成员中,有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3人。
团队负责人不断提高自身科研素质和学术造诣,以其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团队中发挥着凝聚作用。指导学院近20名教师先后获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青年泰山、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有力支撑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学科,山东省“811”项目A类潜力学科。该团队已逐步成长为以程卫民教授为核心,博士生导师为基础,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本文编辑:Sunshine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点推荐